• 61阅读
  • 0回复

钟山脚下展红旗——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四连学习好八连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5-22
第3版()
专栏:

钟山脚下展红旗
——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四连学习好八连的事迹
南京东郊钟山脚下,是景色如画的风景区。在这里执行警卫任务的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某部四连指战员,把“南京路上好八连”“身居闹市,一尘不染”的精神,带到了这个一年四季游人不绝的“闹市”。
四连和好八连,这两个驻在相隔数百公里之遥的大城市里的兄弟连队,早在一九六四年前就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那一年,好八连离开上海市区,来到皖东磨盘山,同四连一道进行了为时一年多的野营训练。在那些难忘的日子里,两个连的干部和战士经常在一盏灯下看书,在一个操场练兵,在一间屋里开会。四连的同志直接从好八连的干部和战士身上,学到了好八连保持和发扬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先进思想和优良作风。分别以后,两个连的党支部,以及排和排、班和班、战士和战士之间,又通过频繁的书信联系,互相交流经验。
七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四连从农村来到这个风景区执行任务,同时也面临着一场新的考验。指导员袁孝广为此特地拜访好八连的前任指导员王传友,虚心学习好八连狠抓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提高干部和战士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的经验。
一天,轮到战士邓连华站岗执勤。他望着山青水秀的景色,又不时地看看周围来来往往的游客,心里翻腾着。他想:环境变了,在这样的地方执勤,不能再象往常住山沟那样土气了。第二天,小邓便将原先穿的补丁衣服脱下来,换上了新衣新鞋和刚买来的新袜子。这一切,指导员袁孝广看得清清楚楚,脑子里也在不停地琢磨着小邓的变化。
第二天,袁孝广请来当地的老工人,向战士们介绍风景区阶级斗争情况。随后,他又领着小邓来到连队荣誉室,指着当年好八连临别赠送的针线包、土信封和小油灯,重温好八连在繁华的南京路上“拒腐蚀,永不沾”的事迹,语重心长地说:“忘记了艰苦奋斗,就会对资产阶级思想放松警惕。我们一定要象好八连战士那样,用艰苦奋斗的精神来冲刷一切非无产阶级的脏东西,使无产阶级的正气不断高涨。只有这样,才能在政治上不迷失方向。”这一课上得好,拨开了邓连华眼前的迷雾,点亮了他心头的一盏明灯。小邓重新掏出当年从老班长手里接来的好八连赠送的针线包,整整齐齐地补好了旧军装,又从小包袱里拿出那双打满补丁的旧袜子,还连夜打了一双草鞋。第二天,他重新穿好旧衣着,精神抖擞地踏上了岗位。
好八连的经验,邓连华的变化,使四连的同志明确了这样一个道理:连队执行任务所处的环境,总是会不断变化的。但是,对于革命战士来说,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永远不能改变。
四连住房墙根竖的扫帚是战士们自己扎的,门前插的射击靶是他们用树枝编的,屋内摆的桌凳、盆架等用具,也是他们自己做的。当年,四连和好八连在磨盘山一道野营训练时,好八连的小木匠李祖根,经常挑着工具箱去帮助四连修理用具。四连战士葛敬文在李祖根的帮助和影响下,懂得了修修补补的意义,接过李祖根赠送的工具箱,经常为连队修理桌凳、门窗。后来,葛敬文把工具箱传给战士俞新宝。部队来到南京市,俞新宝又把它带进了风景区。现在,四连的工具箱里不但有木工工具,还有瓦工、篾工的工具。小木匠也由一个发展到了十个。两年来,他们自己修造各种用具五百多件,自制训练器材七百件。
四连伙房里有一条毛竹扁担,上面写着一行红漆大字:“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这条扁担是当年好八连给养员葛传义送给四连司务长郭芝龙的。郭芝龙用这条扁担,挑着装满连队生活用品的担子,往来奔走在磨盘山的崎岖小道上。他离开四连时,又把扁担交给了新任司务长,至今已经传了五任司务长,八任给养员。连队如今住在交通方便的大城市风景区,脚一抬就可以乘上公共汽车。可是,他们进城买东西,仍然保持着老传统:拿起这条扁担,坚持肩担步行。
好八连当年送给四连的“礼物”之一——用墨水瓶做成的小油灯,四连的干部和战士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在千里野营的征途上,在执行军农任务的草棚里,他们每天晚上围着小油灯看书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路线斗争觉悟。连队来到城市风景区以后,小油灯虽然用不上了,可战士们仍然把它放在床头,激励自己象好八连那样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永远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好作风。
不久以前,四连一批老战士要离队复员了。临别之前,他们再一次来到连队荣誉室。他们深情地看着好八连寄来的封封信件和赠送的样样礼品,从怀中掏出笔记本,端端正正地抄下好八连的三句赠言:“为祖国积累,为人民造福,为革命奋斗!”鞭策自己在新的战斗岗位上坚持学习好八连。离队前,他们又给每个新战士打了一双草鞋,做了一个针线包,勉励新战友把革命的传统接过来,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