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认真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 扬州地委集中主要力量抓农业 全区农业发展步伐加快,一九七○年以来连年获得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5-23
第2版()
专栏:

认真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
扬州地委集中主要力量抓农业
全区农业发展步伐加快,一九七○年以来连年获得丰收
据新华社南京一九七三年五月二十一日电 中共江苏省扬州地委认真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集中主要力量抓农业,深入开展路线教育,进一步落实党的各项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了农业发展的步伐。一九七○年以来,这个地区的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去年在遇到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粮食亩产和总产仍然保持历史最高水平,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和林、牧、副、渔各项生产都有不同程度增长。
扬州地委从实践中认识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了,各项事业才能发展。他们通过总结经验,改变了过去分兵把口、平均使用力量的做法,集中主要力量抓好农业,带动其它各项工作。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第一、二把手亲自抓农业,分工负责其它工作的常委也从农业需要出发开展工作。今年一月,地委在农业学大寨的会议上,进一步总结交流了加强农业领导的经验,帮助各县制订了搞好农业生产的规划。接着,地委和县委选派一批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充实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并且派出大批干部深入农业第一线,帮助社队开展批修整风,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政策,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发动群众鼓足干劲学大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扬州地委集中主要力量抓农业,首先是抓紧抓好批修整风这件头等大事,认真进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解决发展农业的方向、道路问题。地委和各县委经常组织调查组深入社、队,研究分析农村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的新动向、新问题,发动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围绕生产方向、种植计划、收益分配、经营管理、副业生产、农田基本建设等各个环节,从路线上分清是非,划清界限,提高觉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江都县正谊公社的一些干部,一度片面地追求赚钱,盲目兴办了一些工厂和建筑站,削弱了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资、资金和劳动力,一九七○年以前粮食平均亩产一直在六百斤上下徘徊,每年都要吃国家供应的粮食。后来,公社党委在地、县委的帮助下,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有关方针政策,开展批修整风,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坚持搞好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他们从发展农业的需要出发,整顿了社、队工业,巩固、充实、提高了为农业服务的工厂,使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劳动力得到了保证,多种经营和社、队工业为农业提供的资金和农机具越来越多,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去年,这个公社的粮食亩产一跃超过了《纲要》,改变了吃统销粮的落后状况。兴化县海河区有五个大队,河道纵横,芦苇、水产资源比较丰富。有一段时间,由于一些干部路线觉悟不高,没有正确处理农业和多种经营、家庭副业和集体副业的关系,一度偏离了方向,致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受到影响。兴化县委组织了一批干部,深入到这五个大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放手发动群众批判资本主义倾向,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一年多来,这五个大队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集体经济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扬州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复杂,有缺水的丘陵山区,有怕水的河网圩区,还有易涝易旱的高沙土地区,每年都有一部分农田受灾,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地委从实践中体会到:要加快农业发展的步伐,必须发动群众以大寨为榜样,大干苦干,坚持不懈地改变生产条件,扩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他们通过调查研究,做出全面规划,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条件。这个地区东北部的里下河地区五百多万亩农田,地势低洼,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对全区的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地委在抓紧抓好丘陵山区灌溉工程和改造高沙土的同时,重点帮助里下河地区提高抗洪排涝能力。这几年,在国家的支持下,除了进行江都水利枢纽的续建工程、拓宽河水入海港口、疏浚整治大运河和各条骨干河道等工作外,还发动干部和群众按照稳产高产的要求,有计划地加强了防洪排涝能力。去年,虽然遇到了雨涝低温等自然灾害,粮食总产仍比一九七一年增加一亿多斤。去冬今春以来,地委在发动群众认真总结抗灾夺丰收的经验的基础上,又根据这个地区地势低、怕涝的特点,开展以渠系配套,加高培厚河岸圩堤,增添机电排灌设备和在圩口建闸等农田水利建设,为夺取农业新丰收创造了条件。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斗,目前已挖土二千八百万方,修筑圩堤四百多公里,建成圩口闸几十座,使大部分公社做到圩圩、队队有机电排灌站,能够挡住解放以来最高水位的洪水,而且可以做到圩内积水排得快、降得下,为夺取农业新丰收创造了条件。
扬州地委还结合路线教育,对各行各业职工进行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教育,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农业的支援。地委在地、县机关干部和各行各业职工中,经常开展“为加快农业发展做了些什么”的讨论,定期检查支农工作的情况,总结和推广支农工作的先进经验。地、县各有关部门在分配物资、资金时,都把农业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原来的工业布局也根据发展农业的要求进行适当调整。现在,全区十个县,县县有化肥厂和具有二十台以上各种机床设备的农机修造厂,百分之七十的公社有农机修理厂,百分之九十五的公社和百分之六十的大队用上了电。去年,全区农用柴油机的产量比一九七一年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七,氮肥增加百分之二十九,其它支农产品如水泥、塑料制品等,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的发展。
目前,扬州地区的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继续发扬大干苦干的革命精神,千方百计种足种好各种作物,加强田间管理,为夺取今年农业的新丰收而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