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何首乌之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5-24
第3版()
专栏:

何首乌之乡
在何首乌收获的季节,我们来到著名中药材何首乌产地——广东省德庆县。
我们从县城出发,沿西江北岸向何首乌产区走去。一路上,人来车往,熙熙攘攘,社员们一车车,一担担,把新收的何首乌送到县城药材收购站。到了首乌产区,只见大大小小的首乌园,一片连一片;在首乌园里,新种的何首乌苗已经发芽抽枝,一片翠绿。
何首乌是德庆县的传统特产,据记载,在唐代就有种植。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过:“此药本名交藤,唐有人服之,至年百三十而发犹黑,因名何首乌。”据近代医学家分析和临床应用效果表明,何首乌具有乌发养颜,补气益血,活跃神经组织,促进新陈代谢的功能。但是,在万恶的旧社会,药农一年辛苦生产的何首乌,被官僚、地主苛税重租盘剥,被资本家压价贱买,到头来所剩无几,生活无着。碰上江洪泛滥或者久旱无雨的年景,何首乌失收,地主逼租,许多药农被迫流离失所,药园荒芜,苦不堪言。到解放那年,全县只有八十来亩何首乌残苗,年产仅一万二千多斤。
解放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何首乌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人民政府大力扶助,帮助解决生产上的困难。城郊何首乌产区,地势低洼,易旱易涝。为了保证何首乌稳产高产,一九六四年,国家拨给专款在登云大队大冲河口,建了一座一百六十五瓩的电动排灌站,担负着二千多亩稻田和何首乌产区的抗旱防涝任务。一九七○年,县革命委员会组织了一万多名民工、干部,建筑了一条十二里长的大坝,锁住了西江洪水,根治了千百年来严重威胁着县城和何首乌产区的水害,使这个地区的粮食连年增产,何首乌连年丰收,社员生活也逐年提高。
去年,全县何首乌种植面积扩大到六百八十多亩。产区的干部和社员努力提高种植何首乌的科学水平,勤除草,多施肥,特别注意做好定苗、割苗工作,及时割除多余的分蘖、分枝,集中养份猛攻根块,保证何首乌高产优质。因此,尽管遇到去冬四五十天的连阴雨和今春的长期干旱,今年何首乌仍然获得丰收,总产量达到三十六万斤,比去年增产百分之三十三点三,比一九四九年增长近三十倍。面对这丰收年景,登云大队八十三岁的老药农覃恒荣高兴地对我们说:“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何首乌只不过是地主资本家的摇钱树。他们千方百计压榨药农,扼杀了土特产的生产。只有在新社会,我们贫下中农翻了身作了主,何首乌才能得到大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服务。”
德庆县城素有“首乌城”之称,城西有个首乌酒厂,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这个厂生产的“首乌补血汁”和“首乌补血酒”,同何首乌一样驰名中外。解放前,在资本家的压榨垄断下,首乌酒厂的工人们一天劳动十四个钟头还不得温饱,过着贫病交加的生活。解放后,工人成了国家的主人,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积极性,首乌酒、首乌汁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去年,首乌酒、首乌汁产量比一九七一年增产百分之三十五,今年第一季度又超额完成了国家生产计划。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