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育“苗”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5-25
第2版()
专栏:

育“苗”记
江苏沭阳县十字公社王涧大队原党支部书记耿开运,从一九四八年起就担任党的基层领导工作,大伙儿都夸他是庄户人的好书记。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和自己年龄的增长,他认真地考虑了一个问题:庄稼一茬接一茬,革命事业也得一代接一代。他把培养新干部的问题提出来,和其他支委商量。大家掂量来掂量去,都觉得回乡知识青年、新党员耿立坚是棵好苗儿。
耿立坚是一九六八年的高中毕业生。他一回到家乡,就象只小老虎,勇敢地杀上阶级斗争第一线。老耿热情地向小耿介绍本大队阶级斗争的历史和现状,鼓励他在大风大浪里锻炼成长。小耿白天搞调查,晚上写批判稿,组织大批判小组,带头批判阶级敌人。老耿看他立场坚定,脚跟站在贫下中农一边,越发觉得这是棵好苗子。于是,又手把手地教他农活。经过党组织的培养教育,耿立坚于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耿开运琢磨:入党,这是小耿革命征途上的新起点,必须趁热打铁,教育他继续革命,继续前进。为了培养他的工作能力,老耿派他带领全大队民工,去金湖县开凿淮河入江道。到了工地,小耿带头抢重活累活干。老耿了解到小耿能吃苦,肯下劲,只是不注意做人的思想工作,他就多次写信、托人带口信,嘱咐小耿要以路线斗争为纲,做好民工的思想工作,带动大家一起干。封封信,句句话,对小耿都是教育和鼓舞。他用毛泽东思想来提高民工的认识,团结民工共同战斗,终于提前五天完成了开河道的任务,获得了上级授予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奖状。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小耿进步很快。他被选为公社党委委员、县委候补委员。一九七○年八月,又担任了大队党支部副书记。老耿看着这棵苗子迅速成长起来,心里象喝蜜那样甜。但是他懂得:响鼓还得重槌敲。好苗子茁壮成长了,仍需要留心观察,及时施肥、灭虫、修枝整杈,才能成材。
一九七○年八月的一天,小耿正准备到公社参加党委会时,大雨倾盆,他不时望着门外,喃喃地说:“这鬼天气,真是……。”老耿见他那怕苦畏难的神情,就给他讲:我们过去打游击,往往是在下大雨时刻,乘敌人没有防备,打他个措手不及。那时,我们一遇到象今天这样的天气,就认为是揍敌人的好机会,可高兴哩。小耿听了这些,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老一辈为了打无产阶级江山,不怕枪林弹雨;我是个年青的新干部,还能怕这点风雨吗?他披起蓑衣,顶风冒雨开会去了。
一九七一年夏收大忙季节,小耿在四队蹲点。他认为眼下夏收夏种,农活多,任务重,放松了思想教育,结果,出勤人数减少了。有的社员在家沤麻、晒麻,很少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小耿恼火了,先是批评一通,然后下令禁止沤麻,但还是没有解决问题。老耿知道这个情况后,就来找小耿,和他一道学习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要小耿用基本路线的精神观察问题。这一来,小耿开窍了,他到群众中去调查访问,找到了问题的根子:原来有人在背地里散布“剥麻卖钱是现的,出工记分是欠的”错误论调,少数觉悟不高的社员上了当。小耿发动群众,狠抓路线教育,提高了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同时又和队委一起研究,合理安排了社员沤麻、晒麻的时间,照顾正当的家庭副业。这样,蕴藏在群众中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大家出满勤,提前完成了夏收夏种的任务。这件事,使小耿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耕田要尾墒,撒网先抓纲,干革命千万不能离开党的路线。
批修整风运动,象一股强劲的东风,推动着王涧大队生气勃勃地向前。小耿也在大踏步前进。他从一个不会劳动的知识青年,变成了能耕会锄、粗壮结实的庄稼汉;从一个不会做群众工作的青年,成长为善于联系群众的党的基层干部。老耿看着小苗逐渐成材,想把重担子交给小耿挑。可是有的人不同意,说:“小耿胳膊还嫩,你这根顶梁柱,暂时还不能换。”老耿笑着说:“青年人要大胆让他朝前闯,早点让他当第一把手,可以锻炼他独立工作的能力。不然,压力不大,怎么会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呢?”这么一说,大家也都点头称赞。经过党支部改选和上级党委批准,小耿担任支部书记,老耿担任副书记。
小耿生怕自己担不起这个重任,老耿语重心长地说:“不压千斤重,哪能炼出铁肩膀?我那会当村长,不也象你这样年纪?青年人,就要敢于冲嘛。再说,还有我们大伙给你撑腰哩!”
老耿给小耿积极当参谋。他知道小耿管全大队两千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三千五百亩土地的庄稼活儿,担子确实不轻,因此,总是主动地帮助小耿解决困难。今年春耕时,大队支委会讨论定队蹲点,二队没有一个大队干部,生产队领导班子又弱,老耿抢着到二队去了。小耿感动地说:“我虽挑千斤担,可老支书却分担了七百斤。”
老耿把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过程,当作自己学习的机会。他吸收青年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使自己青春焕发,如同一株挺拔苍劲的老树,生发新枝。
前些时候,老耿发现小耿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抓住了实质,批到了要害。他决心向小耿学习批修的经验。一天吃午饭时,他到小耿家,看见小耿正专心致志地读《反杜林论》。闲谈中了解到,小耿经常学习到深夜。小耿的好学精神激励了老耿,从此,他也下决心攻读革命理论,碰到不认识的字和弄不懂的问题,就向小耿请教。他把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运用到批修斗争中去,批判起来有理有据,再不象以前那样“恨得咬牙根,道理讲不深”。
老耿不光善于向小耿学习,还乐于接受他的批评。小耿从外地参观回来,看到棉花和玉米套作是条成功的经验。支委会上研究套种试验时,老耿说:“老种法也照样增产,何必瞎折腾。”小耿说:“邻近公社的土质、气候和我们相同,人家能搞成功,为什么我们还怕这怕那呢?”老耿觉得小耿批评得有道理,检查了自己的保守思想,并积极配合小耿发动群众,落实措施,使套作的一百八十亩棉花和玉米都获得了丰收。
东风浩荡万木春,阳光普照两代人。耿开运和耿立坚,正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革命路线,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并肩前进。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