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新桂两次蹲点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5-26
第2版()
专栏:一事一议

新桂两次蹲点记
湖北省应城县短港公社新桂生产队地处黄土岗,每人平均两亩半地,原来是个穷队。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公社党委决心使新桂来一个大翻身。
一九七一年,公社来这里蹲点的同志考虑到新桂生产队岗瘦、劳力少、底子薄,想从人力物力方面来帮一把。因此,在分配物资时对新桂是“重点照顾”,在组织支农人员时也是“首先安排”。这样干了一年,新桂生产队的面貌确实有所改变,但他们的“经验”却没有推广开来。
新桂“经验”为什么推广不开呢?去年春季,公社党委书记陈志国带着这个问题到面上去找答案,群众一针见血地指出:“点上当了优待户,发的是外援财,这样经验我们学不来。”群众的批评使老陈认识到:“蹲点的路子走歪了,一定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群众,发动大家用大寨精神学大寨,只有这样的经验才推广得开。”
认识提高以后,老陈又去新桂生产队蹲点。这次他不再在分配物资等方面给新桂生产队“重点照顾”,而是通过批修整风运动,和大家一道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抓紧落实政策,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新桂生产队去年的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了七万斤,亩产跃过了千斤。
新桂生产队自力更生学大寨、一年跨大步的事迹,对全社教育很大。群众说:“新桂这次夺高产是真本事,这样的经验,我们能学到。”各队群众都自觉地把它当成家门口的大寨,瞅空就上新桂生产队走一趟。
往年,新桂生产队在早稻趸秧时,总是靠上级解决楠竹来扎架撑尼龙薄膜。今年,他们用黄荆树条来代替楠竹。这个经验公社党委还没有组织推广,许多生产队就自动地学回去了。
本报通讯员
当前,农村各级干部正在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蹲点劳动,狠抓后进队的转化工作。下去之后抓什么?怎样促进后进队转化?有的同志往往着眼于单纯从物资上支援,而忽视抓路线斗争,忽视发动和教育群众自力更生学大寨。这样办点是办不好的,即使由于在物资上给予特殊“照顾”,生产一时有所上升,这种“经验”也必然推不开。短港公社党委在新桂蹲点的经过,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他们前后两种不同作法,反映两种不同的思想作风。这是值得蹲点的同志借鉴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