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阅读
  • 0回复

模范的山村供销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5-27
第2版()
专栏:

模范的山村供销社
走进甘肃省西和县银杏供销社的小院,只见一片繁忙景象。北边仓库前,拉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的社员人来人往;南边商店里,刚刚收工的社员出出进进。小院西北角的几间屋门口分别挂着理发、售药室、代理邮政、修理农具和生活用品的牌子。仅修理生活用品的项目牌上就写着:钉鞋、补锅、修理剪刀、锁头等十多个项目,牌子下边还有一句:自备材料者免费修理。小屋里不时传出一阵阵“叮叮当当”的声音。
银杏供销社共有十名职工,他们除了完成人们在供销社院内看到的这些工作外,还要送货下乡、串村收购、上门支农,任务是十分繁重的。但是,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教导,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工作越做越细,受到了广大社员的热情赞扬。
“后勤”要当“先行”
银杏公社地处西和县南边,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老年人常说:上了银杏山,伸手摸着天,远观两个州,近看五个县。过去,人们称点油盐,也得到四、五十里路外的大桥街上去买。一九六九年,银杏供销社办起来了,它成了支援全公社农业生产和为四千多社员生活服务的后勤站。社员们出了家门,不用走多少路,就可以把生产资料和生活日用品买回去,既省工又省力。这时候,供销社有的职工便感到了满足:“后勤”嘛,站好柜台,农业上要啥,咱供应啥就行了。可是,有一件事使他们感到光是这样做不行了。
原来,这个公社气候比较温和,农时季节比全县其他公社要早。过去,这个供销社在春季供应化肥、农药,按县上的步子走,三月份才进货。结果,一些生产队的麦子都已拔了节,化肥还没运来,等到化肥运到时,麦子已经开始灌浆,撒不成了。群众批评说:这是“雨后送伞”。
通过这件事,这个供销社的职工认识到,后勤工作做到后边不行,必须赶到前边。也就是说:要搞好支农工作,“后勤”要当“先行”。
从此,这个供销社每个职工都当上了“先行官”。他们深入到各生产队,详细了解各队粮棉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计划,以及各个农时季节、生产环节所需农具和商品的数量,做到了情况明,底子清,供应及时。
一九七二年春季,这个供销社的职工为了保证化肥及时供应,过春节都不回家,忙着组织货源,进行分配和发放工作。汽车拉运化肥时,他们沿途就近把化肥送到各队的保管室;汽车去不了的生产队,他们便按照计划,人背车推,直线送去。待春节过毕,社队的春播会刚开完,全公社三十六万斤化肥都已经到了群众手里。今年三月份,麦子还绿茵茵地长在地里,他们已经准备收割用的竹木农具、镰刀、麻绳、草帽了。
现在,这个供销社的“先行”工作做得更细了。他们对全公社老、弱、病、残、五保户和烈军属都按时送货。各个生产队的老年妇女,需要多少和什么样的鞋,成年妇女和青年妇女各需要多少咖啡色头巾和花头巾,他们都了解得一清二楚。他们还在门市部设有登记簿,让群众自己登记所需要的货物。广大群众夸奖他们说:“咱们的后勤站越办越勤了。”
收购要管生产
一九七一年六月十八日,在银杏供销社的门前贴出了一张告示,上面写着:“本社新购回良种猪一头,免费配种,特此周知”。接着,供销社的职工在送货下乡中,到处宣传良种猪长得快、疾病少、个头大、耐粗饲的优点。从此,各生产队的社员经常赶着母猪来配种。
提起这件事来,还有一段过程哩。这个供销社除了供应工作以外,还承担着农副产品的收购任务。可是,生猪收购常常完不成任务。供销社主任蔚松桥和几个职工决定下去做调查。他们到各生产队一看,社员养的猪并不少,饲料也不缺,可就是没有良种猪,各家养的都是当地的土种猪,这种猪两三年也长不大,所以出售时常常达不到国家标准。于是,蔚松桥亲自联系,从外地购进一头四川良种公猪,由职工兼职饲养和负责配种工作。去年先后为二百多头母猪配种,产仔猪一千多头,这些仔猪当年就长成了肥猪,使全公社养猪事业大发展,供销社也超额完成了生猪收购任务。
这件事,使供销社的同志们加深了对毛主席关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教导的理解。从这以后,他们更自觉地贯彻执行这一方针,积极主动地下到队里,帮助发展生产。现在,这个供销社在公社党委统一领导下,已经帮助各生产队种植药材一百多亩,栽花椒树六万多株,养鱼六万多尾,还帮助社员认识了三十多种野生药材。全公社多种经营一派兴旺,供销社要收购的各种土副产品,货源也越来越多。
一职多能
银杏供销社的职工,在柜台内,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在柜台外,个个又都是多面手,每人都有几手技能。比如:售货员兼做收购工作,有出有进;仓库保管兼搞修理生活用品;挑着货郎担走乡串户的同志兼卖药品,治疗小伤小病,给牲畜打针,还负责送信,送报,代办邮政。群众看到供销社的职工啥活都会干,有些奇怪,问他们:“你们怎么不看就懂,不学就会?”其实,那里有什么天生不看就懂,不学就会的,他们练就这一套本领是花了心血的。
一九七一年冬,正是各生产队改河造田最紧张的时候,供销社的李朝辉和一个同志送货来到魏坝大队工地。他们发现好些群众用背斗背土,却有十几辆架子车放在一边,感到很奇怪。一问,原来是车子坏了没人修。过去,都送到六十里路外大桥街上去修,现在,劳力紧张抽不出人来。他们一听,心里很着急,于是就去检查坏车子,发现大部分是轴头摔弯了。两人就动手修起来,想把弯了的轴头砸直。可是,因为不懂技术,不但没有砸直,反倒把轴头砸扁了。但他们并不灰心,第二天,就到县农机厂去学习修理架子车的技术。之后,他们又赶到魏坝大队帮助修理车子,使这十几辆架子车全部“复活”。
银杏供销社的职工就是这样,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千方百计地学会了一套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本领。职工蔚世林不但会修各种农机具,还担负了修鞋、补锅、补壶、钉眼镜和修理锁头、手电筒、剪刀的工作。有一次,他挑着货郎担来到鸡龙大队治河工地,发现加工钢钎的风匣有毛病。他放下担子,就帮助做了个新风匣,还给社员讲了加工钢钎的办法,使他们提高了钢钎的质量。
就这样,一九七二年,银杏供销社的职工,跑遍了全公社所有的生产队,总行程达五千五百公里,背运货物两万三千多斤,共修理架子车二百三十多辆,小农具和生活用品九百多件,广大群众称赞他们是万能供销社。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