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虚心接受工农群众的再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5-28
第3版()
专栏:

虚心接受工农群众的再教育
山西河津县樊村中学教师 宋长生
在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指引下,我在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的过程中,虚心接受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思想感情有了一些变化,业务能力也有所提高。
刻苦磨练 改造世界观
“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只有经过长期的痛苦磨练,才能彻底改造世界观。几年来,在教育革命的实践中,我坚持投身到火热的三大革命运动中去,把自己置于工农群众之中,虚心接受工农群众的再教育,认真改造世界观。
一九七○年,为了落实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学校决定在离校三十五里的吕梁山没底子沟创建一座化肥厂。我想,学校办工厂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指示,是克服“三脱离”,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极好机会,我便积极要求参加,决心在校办工厂的实践中磨练自己。
开始,先在学校试练。每天从山上往学校背一趟矿石,往返得走七十里。第一天回来,我身上觉得没有什么。第二天回来,脚上鸡眼疮发作了。第三天、第四天我简直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腰疼,腿疼,脚疼,走路都很吃力。心想,还是歇一歇吧。又一想,不对,自己在磨练中刚遇到一点困难,怎么就要打退堂鼓呢?毛主席教导说:“我们希望我国的知识分子继续前进,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逐步地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步地同工人农民打成一片,而不要中途停顿,更不要向后倒退,倒退是没有出路的。”毛主席的教导给我增添了力量,背矿石是一种锻炼,怎么能中途停顿呢?我克服了怕苦怕累的思想,继续和同学们一起战斗,饿了吃干粮,渴了喝泉水,累了想一想长征路上的老红军,终于胜利地完成背矿石的任务。
为了给校办化肥厂寻找矿源,我和工人师傅、同学们又爬上了吕梁山。深山野林,人烟稀少,给勘察矿源带来了困难。面对着艰苦的环境,工人苏师傅兴致勃勃,充满信心,我被苏师傅这种精神所感动,决心以他为榜样,踏遍青山找矿源,便背起铺盖卷,拿上干粮袋,和同学们一起从东山找到西山,从岭上找到深沟。鞋底磨破了,衣服扯烂了,脚上打了泡,嘴唇裂了口,夜间睡在山沟里,也不叫声苦。心想:干革命哪能不吃苦,越苦越累越是磨练自己的好机会。我们花了十多天时间,先后翻过了四十多条岭、七道盘,钻了二十多孔废窑洞,行程一千二百多里,终于找到了丰富的硫磺矿。
开矿放炮,最危险的要算排除哑炮,每当发生哑炮,苏师傅和同学们都抢着去排除,我硬是把苏师傅和同学们连推带拉地送到安全地带,自己冲上前去。三年来,我共排除哑炮三十多起,使校办工厂的生产顺利进行。
通过艰苦的磨练,我的脸比过去黑了,手掌比过去粗糙了,衣服比过去脏了,但我感到和工农群众的感情深了。
向工农学习 提高业务能力
在教育革命的实践中,我深深感到,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不仅能接受他们的再教育,改造自己的世界观,还能从他们那里学到许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我这样的认识,也是经过一段斗争得来的。开始,我认为不管怎样,我总是个大学生,学的专业知识总比工人、农民多,所以轻视向工农群众学习。后来,通过一堂硫磺冶炼现场教学课,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启发。
当时,我根据教材,讲了硫磺冶炼的理论和方法,然后指导学生按我讲的装炉点火,结果,没炼出硫磺;再试一炉,又失败了,急得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正在休息的工人苏师傅,听说我的现场教学失败了,便赶到现场,帮助我寻找失败的原因。第二天,苏师傅又亲自给大家上了一堂硫磺冶炼课。他一边讲解,一边装炉,学生一边听讲,一边实践。结果,理论听懂了,操作方法掌握了,一炉炼出了三十多斤硫磺。同样是现场教学,苏师傅成功了,我却失败了,原因在哪里?晚上我坐在小油灯下,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的教导。毛主席说:“许多东西单从书本上学是不成的,要向生产者学习,向工人学习,向贫下中农学习”。真正有知识的正是有实践经验的工农群众。我只有虚心向他们学习,把书本知识与工农群众的实践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在工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由于工作的需要,领导上让我代物理课,我虽然感到物理不是自己学的专业,教学中一定会遇到不少困难,但深信只要认真向工人师傅学习,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完成教学任务。我就把讲物理课的过程,当作在思想上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在业务上向工人阶级再学习的过程。除了反复阅读业务书籍,刻苦钻研教材外,我还经常利用星期日和课余活动时间到樊村机械厂、河津机械厂和工人师傅一起劳动,向他们请教,还把他们请到学校讲课。采用这样的方法,使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如我在稷山机械厂学习电动机的制造时,工人师傅向我传授了用手背摸电动机壳来测量电动机温声的方法。这个方法真简单,只要用手背摸一下,就可以知道温声高不高。用手背摸时,如果有电,手便自然产生痉挛,和电源割断;如果用手掌去摸,遇电不易割离,容易发生中电危险。这些实践知识在书本上是根本学不到的。回校后,我给同学们讲电动机一节时,就不是从概念到概念,而是结合学工劳动,既讲结构和基本原理,又指导学生下线安装,使学生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