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阅读
  • 0回复

依靠群众办法无穷——柳州化肥厂党委举出的五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6-01
第2版()
专栏:

依靠群众办法无穷
——柳州化肥厂党委举出的五例
广西柳州化肥厂,自一九六九年正式投产以来,连续三年完不成国家计划,领导很焦急,群众不满意。问题究竟在哪里呢?如何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呢?厂党委从工厂的生产实践中得出了答案:关键在于是不是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他们列举了一些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问题。第一例:两车皮煤矸石是怎样拣出来的?
一九七一年九月,正当全厂职工为缺少原料而焦急的时候,上级给他们拨来了一大批原料煤。就象渴极了的人突然得到水一样,全厂无不欢欣鼓舞:这下子,可以大干一场了。
谁知道,新煤投入生产后,因为煤里的煤矸石太多,产气量很低。大家心里凉了半截,领导人的心也象压上了一块千斤大石。
怎么办?厂党委书记张庭萼带着这个问题赶到了煤场。
煤场上,新到的原料煤堆积如山,实在叫人喜欢。可是,讨厌的煤矸石混杂在中间,斑斑可见,粗略估计,约占百分之三十以上。有人说:“干脆退回去,省得白浪费。”有人说:“有什么米就煮什么饭,出不来产量怪不得我们。”也有人说:“如果我们有选煤机就好了。”
这时候,一个老工人接过话茬说:“没有选煤机,我们有两只手。可以拣嘛!”
有人疑惑地说:“好家伙,这要拣到哪一年呀?”
“拣一块少一块,有什么了不起!愚公能搬两座山,我们连个石头都拣不了!”
热气腾腾的议论,使厂党委书记张庭萼很受教育。他对大家说:“对,我支持这个意见,搞社会主义建设,就要有这股子干劲。”说完,他第一个动手拣起煤矸石来。
多拣出一块煤矸石,就能多产一点煤气,就能多造一些化肥。干部赶来了,下班的工人赶来了,学校的师生也赶来了。他们发扬愚公移山的干劲,拣起煤矸石来。一天,两天,十天,终于把一座煤山全部翻了一遍。拣出的矸石能装两个火车皮,每个煤气炉的日产量平均提高了百分之十七以上。第二例:出了事故大修还能不能按时完成?
为了完成百分之四十的增产任务,去年三月全厂进行停产大修。突然,起吊机器时由于螺杆折断,冷凝塔热交换器这个庞然大物被摔弯了,这个机器由五百多根小钢管和一根碗口粗的大钢管组成,重达两吨半。事故发生,全厂震惊。有些同志泄气地说:“完了,今年的任务又吹了。”因为,没有热交换器,即使其它设备全部修好,也得停产。而每耽误一天,就会减产一百多吨合成氨啊!
怎么办?全厂上下,心急如火。厂领导,老工人,技术人员都围着它转圈子。各种办法都想过了:用锻烧加热的办法把它直过来?加热不均匀,可能把设备搞坏;通电加热倒是均匀,但是,这么笨重的家伙,想要弄直,一下使不上劲。铆工老师傅张朝基思忖再三,认真地说:“我看干脆把它拆开,把管子一根一根弄直,然后重新组装。”
有人伸了伸舌头说:“这要搞到哪年哪月?比重做一个也省不了多少事。”
但是,大多数同志支持这样干,领导也决定这样干,并把任务交给了机修车间。
机修车间接受了任务,打破了工种界限,钳工、铆工、焊工、起重工……,凡是能动员的力量,都动员起来了,争分夺秒,连夜突击。他们锯的锯,拆的拆,直的直,焊的焊,分工合作,全力以赴。不要担心哪年哪月,仅仅奋战了两个昼夜,热交换器提前修复,保证了大修顺利完成。第三例:敢不敢自己造一台煤气炉?
想多产化肥,就得多造煤气;想多造煤气,就得增加煤气炉设备。在一次厂党委扩大会议上,有人建议增建一台新的煤气炉。
但是,造一台煤气炉,谈何容易。经验,他们没有,设备,他们不够。怎么办?
有人说:这事可得好好想想,工程这么大,万一搞不成,造成浪费,怎么交账。
有人说:还是赶快造计划,向上级要材料设备,要技术力量,要……
但是,也有人说,不能光看困难,为什么就不看我们的有利条件?只要发动大家齐动手,克服困难的办法自然有。
这话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群众积极支持,领导作了决定。
卷钢板没有卷板机,就自己动手制造;造大法兰,没有大机床,就用锤子加工;缺少一块大环形砖,就把楔形砖加工拼成环形砖使用。经过一年零十个月的奋战,新的煤气炉于一九七二年第四季度建成投产,对超额完成全年的增产任务,作出了贡献。第四例:原料车间是怎样立功的?
原料车间有人说:“增产化肥,主要看化工车间,和我们这样的辅助车间能有多大关系?”
这种看法,引起了厂党委和车间领导的重视。过去,煤一来了,不分规格品种,乱堆乱放,混合一起送进造气煤仓。晴天给你烧干的,雨天你就烧湿的,结果炉子烧不好,气产量降低了。领导上就引导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大家这才认识到:增产化肥,不是和辅助车间关系不大,而是关系很大!于是,他们立即行动起来,不怕麻烦,不顾劳累,把卸下的煤过筛分类,科学管理;把堆放在露天的干煤运进干煤库,以备雨天供应,使煤气炉不论晴天雨天都能稳定高产。
今年四月,给皮带机送煤的龙门吊出了故障,煤气炉原料煤供不应求。在这紧急关头,原料车间的同志闻风赶到,挑的挑,抬的抬,推车的推车,连续几个小时,用人力代替机械,保证了全厂生产的正常进行。同志们都赞扬说:这次生产任务能够超额完成,原料车间立了一功。
第五例:领导和群众为什么想的不一样?
液氨库的贮氨罐中,每天都要溢出大量氨气。风一吹,一股刺鼻的氨味扑面而来,周围的工人们深受其害。有的工人早就向领导建议,造一个回收设备,变害为利,增产化肥。但是领导上总感到困难重重,一直下不了决心。
今年初,制铵车间制订了一个回收的方案,送交厂领导审批。
厂领导看到这个方案花钱少,施工时间短,安装也不困难,深有所感:为什么自己想的和群众不一样呢?为什么整天说挖潜力,就是没看到人的潜力呢?
这一次领导说干就干,全厂动员,搞土建,焊管道,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工了。目前,每天可以回收氨气两吨多,预计一年可以回收八百吨。
一九七二年,柳州化肥厂第一次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比一九七一年增产了百分之四十。今年以来,又月月超产,到四月份已经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分之三十六。事实说明,只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力量,使干部认识群众的力量,什么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一句话:依靠群众,办法无穷。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