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生机勃勃的矿山——访云南冶金第三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6-05
第4版()
专栏:

生机勃勃的矿山
——访云南冶金第三矿
正当木棉花盛开的季节,我们访问了亚热带河谷中一座雄伟壮丽的矿山——云南冶金第三矿。一棵棵挺拔高大的木棉树上,争妍斗艳的花朵象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幅幅热火朝天的矿山生产建设的动人图景,比起那在和风丽日中怒放的木棉花,更加令人神往。
老矿新容
越过高山峡谷,我们来到了三矿的主要矿山——一坑。这座已经开采二百多年的古老矿山,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耸入云际的高山下,蛛网似的电缆布满矿区,交错纵横的机车铁道,从地面直伸向地层深处。百米竖井直插矿山深部,巨大的卷扬机把一兜兜的矿石从矿井底部提升到地面,电机车又把矿石源源不断地送往选矿厂。这座矿山,从开拓到采矿,从运输到选矿,整个生产过程都是现代化的机械操作。
但是,在黑暗的旧社会,这里却是一座充满血和泪的人间地狱。传说在二百多年前,这里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峡谷,陡峭的山峰直插云天,湍急的江水横穿峡谷。逃到这里的三户人家在江边拣到几块彩色石头,放在火里一烧,石头就变成了闪闪发光的金属。他们用金属制作各种器具,到外地换取食物。从此,这块荒芜的地方,人烟渐渐地兴旺起来。
消息传开以后,反动统治阶级的魔掌伸到了这里,一纸布告,这座富饶美丽的矿山,竟然变成了他们的私产,就连那些为谋求生路逃奔到这里来的农民,也变成了他们的奴隶。从此,这个遍地是宝的矿山,成了封建地主、官僚资本家的天堂,成了矿工的地狱。每一口矿井埋藏着矿工的仇和恨,每一块矿石浸染着矿工的血和泪。
红日照矿山,矿山换新颜。在毛主席和共产党领导下,矿山回到人民手里,老矿也获得了新生。
过去,矿硐低矮、潮湿,灰尘弥漫。现在,在地层深处已经开拓出了无数条宽阔的坑道、竖井,昼夜灯光明亮。凿岩机代替了过去笨重的手锤挖矿,电机车、汽车代替了过去的人背马驮。矿工们不但做了政治上的主人,也做了生产上的主人。去年,这座矿山转入深部开采。矿体就在江水底下,地下水象瀑布般汹涌而出。英雄的矿山工人,艰苦奋斗排万难,群策群力夺高产。他们在井下安装了排水设备,把地下水抽出地面,在江底下凿岩取宝。就这样,一坑的生产始终保持着超设计能力的水平,比原设计能力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四。
新矿争艳
汽车穿过密林覆盖的山峦,我们来到了建成不久的五坑,沐浴在金色阳光下的新矿山,到处呈现出一派鼓舞人的新气象:台田般的露天采场上,庞大的电铲敏捷地挥动巨臂吞吐着矿石;一台台推土机不倦地移山填谷;凿岩机的吼叫声,选矿机的轰鸣声,汽车的喇叭声,回荡在山谷里。
一九七○年春天,建设者们来到这里的时候,这里是一片荒山莽林。没有水,没有电,不通车,施工遇到了重重困难。但是,广大工人以铁人王进喜为榜样,头顶蓝天,脚踏荒野,顶风冒雨,劈岭开山。架设水、电线路的工人们,把一根根六百多斤重的粗大水管,安装在陡坡悬崖上,铺设了七公里长的输水管道,把江水引上了高山。采矿工人们,披荆斩棘,劈山炸岭,剥浮土,填深沟,开辟出了宽敞的露天采场。化验工人搭起草棚,用土设备代替精密仪器,分析矿石品位,为提高采矿质量提供数据。他们就这样以“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伟大气魄,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建成了一座采选联合的矿山。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创造了多快好省的范例。
矿工英姿
在访问中,使我们特别感到激动和受到鼓舞的,是那些成年累月地战斗在地层深处忘我劳动的矿工。他们为祖国劈山开矿的气概是那样豪迈,他们战天斗地的意志是那样坚强,他们为革命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思想是那样崇高。
在矿山的地层深处,我们曾经看到过一坑工人开凿巷道的动人场面:有一次,二区二队在作业中,遇到了一个八米宽、十米长、二十米高的大涝塘,危石悬空,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共产党员张建民和老工人郭福全冒险架设第一架相木,刚竖起腿子,抬起托梁,突然“哗啦”一声,顶棚上的岩石压将下来,如果不顶住托梁,就有坑崩人亡的危险。在这紧急关头,老张大喊一声:“快让开,我顶住!”他使出最大的气力,用肩头死死顶住托梁。脸上渗出豆大的汗珠,身上被崩落的岩石划开了血口,可是他却象铁打钢铸的一般巍然不动。这时,全班同志一拥而上,把相木一架接一架地架了起来,最后终于战胜了塌方,穿过了大涝塘。又一次,五区工人在矿井深部开拓巷道。巷道就在江底下,地下水汹涌而出,涌水量每小时达三百多方。他们为了完成任务,有时要顶着瓢泼似的淋水,有时要泡在齐腰深的水里,不管条件如何艰苦,总是坚持战斗。
广大矿工的革命干劲,推动矿山在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