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雪山脚下新愚公 记西藏洛扎县曲吉麦公社学大寨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6-06
第4版()
专栏:

雪山脚下新愚公
记西藏洛扎县曲吉麦公社学大寨的事迹
初春,我们访问了西藏洛扎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集体——曲吉麦人民公社。
洛扎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境内山峦起伏,怪石嶙峋。曲吉麦公社座落在洛扎县西南角的麦拉嘎俊雪山脚下,这里山高谷深,气候多变,十六个小村庄散布在七条山沟里。几年来,曲吉麦的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坚持治山治水,粮食产量比解放初期增加了一倍,牲畜增加了三倍多。一九七二年,他们战胜了多种自然灾害,又一次夺得了农牧业生产的好收成。
过去山穷水恶的曲吉麦,农牧业生产为什么能连年增产?当我们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党支部书记索朗同志回答说:因为我们有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有“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革命精神!
“由穷变富要靠干,社会主义等不来!”这是曲吉麦人民的豪迈誓言。解放前的曲吉麦,是个年年干旱年年愁的穷地方。那时,劳动人民每年有半年多的时间要给三大领主背东西,支“乌拉”,不管是丰年灾年,都要向三大领主交三十多种差税,常年挣扎在死亡线上。解放后,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生产逐年有所发展,但还没有改变干旱缺水、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为了解决缺水的问题,一九六六年冬天,曲吉麦人民组织了一支治水队伍,由当时的副乡长顿珠多吉同志率领,开上了五千六百多米高的达克如山上,修渠引水。山高路险,有人产生了畏难情绪,顿珠多吉便和大家一起在工地上忆家史,讲村史,忆苦思甜。他说:“解放前我们累死累活养肥了三大领主;今天吃点苦,是为了革命,为了解放我们自己。幸福的社会主义等不来,由穷变富要靠双手干。”在顿珠多吉同志率领下,他们坚持劈山修渠。达克如山上风雪弥漫,有些人脸冻肿了,手冻裂了,还是坚守岗位。他们终于靠十字镐和钢钎挖出了一条长达十二公里的水渠,开垦出五十七克(一克相当于一亩)荒地。第二年,在这片荒地上收获粮食一万多斤。
首战告捷,鼓舞了曲吉麦人民的斗志。他们坚持年年修渠治水,几年来共新修水渠五条,总长约三十里,建设稳产高产田二百八十克。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的曲吉麦,已初步形成了抗旱水利网,扭转了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一九七二年,曲吉麦人民经受了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从四月份以后没有下过雨,旱情越来越严重。禾苗枯黄了,树叶晒干了,水渠里的水断流了,虫灾也开始蔓延……。
曲吉麦地处三座雪山脚下,天越旱,雪山上的冰雪就融化得越快。正在旱情越来越重的时候,巴日曲河里的洪水却越涨越高。
就在这样严重的时刻,公社党支部召开了紧急会议。党员们分析了抗灾的形势,一致决定:打一场抗灾夺丰收的人民战争!大家日夜奋战抗旱保苗。第一生产队的白玛老阿妈每天渡河去浇地,生产队长劝她:“你不要过河了,让青年人去吧!”她回答:“我年纪虽大了,只要有一点力量也要用到革命上。那儿地我熟悉,还是我去好!”十克小麦在她精心管理下,终于获得丰收,平均克产达到七百多斤。女社员次久有四个孩子,家务事多,但每天天不亮就下地浇水抗旱。
曲吉麦的广大党员和干部一直带领群众战天斗地,那里困难他们就出现在那里,社员们赞扬说:我们的干部个个都象“活愚公”。
七月上旬,河里洪水咆哮,巨大的石头互相撞击而下,几座桥梁随时都有被冲垮的危险。为了保护集体财产,公社党支部书记索朗,腰拴绳子,跳进滚滚激流,抢出了桥上的木板。
洪水冲坏了桥梁,交通断了,第二生产队的社员被隔在河对岸不能回家。共产党员索朗、索巴带领四、五名青壮年,攀绳子游到河对岸,和社员一起抢修桥梁。
党支部委员索巴还爬山越岭,深入各个牧场,帮助牧民合理安排草场,解决饲草等困难。在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抢修桥梁,抗旱浇水,撒药灭虫,追施肥料等项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事事都有人负责。
辛勤的汗水,浇灌了大寨之花,结出了丰收之果。一九七二年,在严重干旱情况下,曲吉麦公社的地里,青稞绿油油,秋天,满坡的麦穗金灿灿。曲吉麦又迎来一个丰收年,牲畜总头数也大幅度增长,林业和副业也有所发展。
访问结束了,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踏上归途,不时回头看那战斗的曲吉麦,只见巴日曲河岸排列着整齐的新房,山坡上梯田层层叠叠,社员们正在紧张地送肥,搬石垒坝。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预示着新的胜利。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