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接过老一代的好传统——记吉林油脂厂的青年工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6-07
第3版()
专栏:

接过老一代的好传统
——记吉林油脂厂的青年工人
提起吉林市油脂厂,人们还会记得“三口大锅闹革命”的故事。这个厂现在怎么样了呢?这里的老一代创业者,为革命作贡献仍然力争上游;而新入厂的年轻人,朝气蓬勃,接过老一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好传统,茁壮成长。
每一代都是创业者
七十年代的第一年,一批青年来到油脂厂。他们一进厂,党总支就对他们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老工人把他们带到三口大锅前讲厂史。
党总支书记刘声同志说:“要让青年人懂得艰苦奋斗,光讲还不够,得让他们实打实凿地干!”当时,厂里正准备为一个新车间打一口供水大井。青年人担起了这个任务,开始了艰苦奋斗的第一课。
开工不久,青年们发现几辆大车正往井场运沙子。一打听才知道,负责基建的同志考虑到打井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减轻青年的负担,把采沙子的活包了出去。这件事在青年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有的说:“咱厂老师傅艰苦创业,事事都讲自己动手。采沙的场地并不远,我们应该自己干。”有的认为:“现在不比当初,厂子大了,家底厚了,何必总是辛辛苦苦地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嘛。”
打井队的指导员、女共产党员娄淑琴,也是刚进厂不久的青年工人。她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教导,组织讨论。她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旧观念,咱们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就要把老一代艰苦奋斗的传统接过来,传下去。绝不能光图乘凉,也要栽树啊。每一代都应该是创业者。”年轻人,都有一颗火热的心,一旦认准是符合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事,就拚命去干。他们主动把采沙的活承担起来,挖的挖,筛的筛,抬的抬。娄淑琴和四个小伙子,穿着棉裤跳进没腿深的冰凌水里,用一个个沙袋垒起桥墩,铺上桥板,把沙子运到工地。十多天功夫,就堆起了两座小山似的沙堆。
娄淑琴从入厂那天起,就照着老工人的样子学,不仅甘于吃苦、流汗,还处处注意一点一滴的节约。打水泥井壁需要保温帘子,她带领伙伴拣来包装用的废稻草,编成草栅子代替,为国家节省了四百多元钱。在她的带动下,青年工人修旧利废,解开一个个铁线头,接起来用,拣来一段段破绳头,搓一搓照样使,省下了许多新铁线、好绳子。
油脂厂青年工人就是这样,一把草、一根绳地为国家积累财富。三个月后,大井提前竣工了。原计划投资十三万元,结果只花了六万多元。青年们在井房外刻上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八个大字。
干革命要脚踏实地
青年工人黄印,刚到油脂厂时,一心想当操作工,把机器一开,黄澄澄的油脂源源不断地淌出来,该多带劲儿!没料到分配他去当运料工。他的情绪低落了。心想,一年到头轱辘大油桶,推小车,有啥作为!老工人刘敏看透了小黄的心事,一有机会,就找他谈心,和他一起学习。小黄看着这位几个孩子的妈妈,一天到晚高高兴兴,推起三、四百斤重的小车总是一溜小跑,便问:“刘师傅,你不觉得累吗?”刘师傅意味深长地说:“可别小看这小车,它连着咱们厂的每个车间,每个岗位,连着各地的工厂、矿山、农村,连着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呵,想到这,高兴还高兴不过来呢,哪还觉得累?”
小黄在贮运车间干了一年以后,也有了老师傅那样的体会,油桶多,越干越起劲;油桶少,活轻了反倒不舒服。现在,他明白了:刘声同志没手没脚,残废金不要,有福不享,图的是啥;建厂那阵,老工人到处拣煤核,甚至从家里抱来柴禾熬油,又图的是啥。他们所以能那样艰苦创业,原来是他们把自己的工作和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联系起来了。这时,小黄的胸襟开阔了,他觉得自己推的是小车,干的是革命,他下决心把自己这颗“螺丝钉”紧紧拧在贮运这个岗位上。后来,领导调他到车间当核算员。他觉得象自己这样的棒小伙子,应该干重活,多流汗,经过再三要求,又回到了贮运班,高高兴兴地推小车。
让社会主义车轮转得更快
油脂厂新建的合成脂肪酸车间,有上万米纵横交错的管道,有几十个大大小小的釜罐。在这个技术复杂的车间工作的,除了四名老工人以外,全是进厂两年多的青年工人。车间的工段长、班组长,也几乎全是年轻人。
他们怎么会这样快地挑起了重担呢?
青年工人肖田为革命刻苦钻研技术的事例,就是一个很好的回答。开始,这个青年人干起活来有一股子愣劲,可是,对技术却不大上心,以为艰苦奋斗只要肯吃苦就行了。实践教育了他。新车间试车前夕,领导把一项铺设防腐瓷砖的任务交给肖田等几个青年人。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这个活以前肖田曾经跟着老师傅一起干过,现在,当自己独立承担这个任务时,小小的瓷砖却不听摆弄了,肖田心急如火。
为了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油脂,让社会主义车轮转得更快,肖田下苦功夫钻研技术。他买来一本又一本防腐技术书,半宿半宿地看。听说一个同学的邻居是一位多年搞防腐工作的老工人,他就趁业余时间跑了二十多里路登门请教。以后,他多次带着疑难问题向这位老师傅学习。为了多掌握几种防腐本领,他就跑到外厂,一边跟着干,一边跟着学。有一次,污水道防腐层出了毛病,肖田一连几夜,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久久地蹲在地沟旁,观察在电阻丝加温条件下,防腐材料的固化情况,终于掌握了它的规律,解决了污水沟防腐问题。现在,肖田已经掌握了常用的六、七种防腐技术。他所在工段的青年人也都学会了。整个工厂的防腐工作都由他们工段包下来,成为全厂有名的兼职防腐小组。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