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驯服黄河 致富千里——记文化大革命以来运城地区人民治黄引黄的斗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6-16
第3版()
专栏:

驯服黄河 致富千里
——记文化大革命以来运城地区人民治黄引黄的斗争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这是多少年来,人们对它的评价。解放以来,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指示指引下,广大群众展开了坚决的斗争,黄河的面貌不断地改变。经过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黄河的面貌又改变的怎样了呢?
怀着这样的心情,我们从山西省河津县的古龙门口出发,访问了黄河流经运城地区的各县。
筑堤拦河 兴利除害
运城地区的黄河岸线长达三百三十多公里。沿河有四十二个人民公社,三百九十四个生产大队,一百二十四万多亩耕地。黄河流经运城地区的这一段,河床很宽阔。河津县的龙门,是黄河冲出山谷奔向平坦之途的河口。传说大禹治水时,由甘肃的积石山导引黄河到了梁山,开凿龙门,口宽八十步,河水由此直泻而下;因为龙门高峻,大鱼都集在龙门下面,向上跳跃,这就是人们赞叹的“鲤鱼跳龙门”了。这故事说明开凿龙门时的艰巨和工程的浩大。巍巍的龙门山,峭壁陡立;水出龙门,波澜汹涌,咆哮如雷。
龙门大队由于地处黄河冲出龙门的险要地方,旧社会几乎年年遭受灾害。一九四一年一次大洪水,黄河冲进了村庄,淹地毁房,龙门村变成了一片汪洋。现在,由于筑起了坚固的石堤,黄河再也不能为所欲为了。这几年汛期,河水流量高达一万七千多个秒公方,龙门大队的三百多户人家,仍然安居乐业。
文化大革命前,这里的人民群众就开始筑堤护河。但是,在刘少奇一类骗子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下,工程进展很慢。一九六九年,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涤荡和冲刷了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流毒,广大干部和群众制服黄河、兴利除害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加快了向黄河进军的步伐。
湍急的河水一冲出龙门,河床突然宽达二十多里,要在如此宽阔、满是泥沙的河床上筑堤拦河,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任务。参加筑堤的广大群众和干部,针对河床泥沙松软的特点,用铅丝笼装石筑堤。这样,石堤越沉越深,越深越实,解决了河水冲刷泥沙,造成大堤“揭底”的难题。短短几年功夫,全县就运填土石方一百九十四万七千多立方米,在龙门、小石嘴等地建成底宽三十四米、顶宽十二米、高六米的长达十六里的防洪大堤,并且把被黄河侵吞的四万多亩耕地夺了回来。
平陆县人民在筑堤护河上更有新的创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他们不仅闸沟垒堤,封山育林,为了防止洪水冲毁黄河堤坝,还在大堤上营造了百里护岸林,最宽的地方有四百多米,最窄的地方也有八十多米,面积达一万八千多亩,植树一千零八十万株。登上大堤,眺望黄河,只见波涌连天,与海相若。柳丝轻拂,船帆隐现。被制服的黄河,好象一下子变成了风景优美的湖泊区。
大干巧干 引黄上塬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群众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斗志,一个规模壮阔的引黄上原的热潮掀起来了。
从芮城县最西端的风陵渡开始,直到最东边与平陆县的交接处,排列着大大小小的电灌站、机灌站。有的能浇近万亩地,有的仅浇百十亩地;有的遇沟搭桥,有的逢山钻洞;有的只见水从地下往外冒,不知渠道何处来,群众叫做“地下渠水淌,地面庄稼长”,既实现了水利化,又不占用耕地。据初步统计,文化大革命以来自力更生兴建和建成的电灌站、机灌站达七十二处,比解放后十七年兴建的总数多二倍。
黄河流经芮城县十个公社,一百四十七个大队。文化大革命以来,兴建引黄灌溉工程二十多处,平均三公里半就有一处,过去,全县地面清水合起来不到一个流量,现在这些工程的总提水量达到十二个以上。这些工程完成以后,可以浇地四十四万多亩,全县平均每人水浇地可达二亩。目前,仅是已受益的四万七千多亩,就等于文化大革命前全县水浇地面积的总和。
地处黄土高原的万荣县,人称“干万荣”。黄河流经这个县七十四里,沿黄河共有四个公社、三十八个大队,二十万亩耕地。但是过去塬上没有一亩地是水浇地,连人畜吃水也要从几十丈深的井下提取。文化大革命中,县委根据群众的意见,响亮地提出“誓把黄河引上塬,定叫万荣变江南”的口号。一九七○年八月,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西范电灌站动工了。建站需要的三万八千多方石头,要从一百二十多里外的秸王山上开采。广大群众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农村,并没有把这些困难放在心里。各行各业,一齐上阵,汽车、拖拉机、马车、小平车、独轮车、自行车都投入了战斗,从采石场到电灌站工地,白天是浩浩荡荡的运石大军,夜晚是万盏灯火的运石巨龙。一个月时间就运石七千二百多方。现在,这个电灌站的全部土石方工程基本完成。按照设计,共分四级扬水,总扬程二百五十米,提水五点四个秒公方。一级站的一个机组提水以后,可灌溉二万多亩旱地。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人民群众有无限的智慧和力量。芮城县大禹渡电灌站的设计和施工,就有许多新的创造和动人的事迹。
这个电灌站分二级扬水,提水量为五点八到八点○五个秒公方,可浇地二十八万六千亩。针对黄河河道流荡不定,水位不稳的情况,为了保证在最高和最低水位时,都能引水灌溉,一级站采用移动式扬水。当黄河水位下降时,泵车沿着轨道下行到河底抽水;当水位升高时,泵车上行到岸边抽水。黄河水从出水池引出后,流入沉沙池,经过沉淀,泥沙从排沙洞排入黄河,清水从溢流堰输入二级扬水站,然后送进渠道自流灌溉。
充分发挥黄河潜力
黄河的水位忽高忽低,黄河的河道忽东忽西,建设引黄灌溉工程,如何在各种情况下都能保证有足够的水源,充分发挥工程潜力,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实践中,广大群众集思广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黄河冲出龙门以前,在两山峡峙的盆形河湾里,聚汇成一个不平静的小湖。河津县龙门机灌站,就建立在这个小湖的左侧,水源取之不竭。我们顺着陡窄的水泥台阶,一直下到机灌站的主厂房。这个主厂房被一个二十多米高,五米多厚的钢筋混凝土大墙围着,有四台各一百三十五马力的柴油机,带动着水泵抽水。机房地面比黄河水位还要低。在汛期,就完全是在水中作业了。黄河水位达到最高峰时,离机房的天窗只有一尺左右;在最低水位时,抽水龙头得在水下二米深的地方。这是一个又险又巧的设计。这个机灌站在扩建一、二级扬水站后,又增建了四、五级站。抽水能力比原来的零点九个秒公方增加了一倍,浇地面积由二万二千亩增加为六万二千亩。受益的公社由三个增加到七个。在去年的抗旱斗争中,由于水源充足,龙门机灌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象龙门机灌站这样优越的位置,是比较难找的。永济县小樊电灌站正好和龙门的情况相反,它建立在黄河河道二十里宽的地方,提水量六个秒公方,可以浇地二十二万亩。从一九七一年以来,黄河向西倒岸八里。小樊电灌站的水源成了很大的问题。面对这个状况,他们首先在干涸的河床里挖了两条各长一千四百米的引水渠。如果一条被泥沙淤满,就使用另一条,再清除这一条,两条交替使用。去冬今春,是水源枯竭季节,小樊电灌站在三个多月中没有停车一天,冬春浇地面积比建站以来浇地总面积还多一万亩。
通过同黄河斗争,职工们进一步掌握了黄河水流的规律。由于在干涸的河床上挖渠引水,开机抽水,引水渠的流速加大,把黄河主流由西向东牵过来了。河水牵过来以后,人们又在紧挨主干渠旁每隔三百米远打一眼深井,一共打了二十九眼。万一黄河水源不足,就可从深井里提出将近二个秒公方流量的水来浇地。有了深井,还嫌不保险,经过勘测,又在距离电灌站十八里的下游,建立一个倒流工程,能够把流量六个秒公方的黄河水引入主干渠,进行灌溉。这样就做到了保护水源的“三保险”,使黄河乖乖地听人的话,为支援农业夺高产充分发挥潜力。
昔日的黄河“唯富一套”,今天的黄河“致富千里”。运城地区广大人民群众,认识黄河、改造黄河的大无畏气概,是我国人民斗志昂扬建设新中国的一曲赞歌。他们正在努力描绘着一幅更加美丽的黄河的蓝图。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