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西南农学院教师深入农村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科学研究 促进世界观的改造丰富了教学内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6-17
第4版()
专栏:

西南农学院教师深入农村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科学研究
促进世界观的改造丰富了教学内容
据新华社成都电 西南农学院党组织领导教师深入农村,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科学研究,积极为农业生产服务,帮助社、队培养技术人材。在深入实际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师世界观的改造,又丰富了教学内容。
去年以来,这个农学院的教师们先后深入到南充、宜宾、达县、绵阳、内江、江津和重庆等地,在当地党委领导下,与兄弟单位协作,举办了八十多期各种类型的专业训练班,为农村社、队培训了九千三百多名技术骨干。在办训练班的过程中,教师们理论联系实际,认真总结贫下中农丰富的实践经验,推广先进技术,自己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农学院蚕桑系教师在南充地区举办蚕桑干部训练班时,安排学员学习桑树“芽接”的先进技术,学员回去后积极推广,使全区桑树嫁接效率提高四倍到五倍。在学习和推广过程中,贫下中农也以丰富而生动的实际经验,帮助教师们克服过去理论脱离实际造成的缺陷。过去,蚕桑系教师也讲桑树芽接与果树芽接相反,芽接时要反起插入皮层。但是为什么要这样插才好,道理讲不清楚。经过与贫下中农一起实践后,才弄清楚这是因为桑树有乳管的缘故。教师们在农村办蚕桑训练班时,还发现有的贫下中农经过多次试验,创造了桑树的“简易芽接法”。这个方法既省工,又省穗,成活率高,技术简易,群众好掌握,可以加速实现良桑化。这种简易芽接法过去在书本上没有记载过,教师们便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并且从植物的组织构造和嫁接原理上进行分析研究,帮助总结提高,最后编进教材中去,丰富了教学内容。
去年以来,西南农学院的教师还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了三十四项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土壤农化系的教师,为了解决双季稻田迅速恢复肥力的问题,在川东进行了种绿肥的试验。川东的长寿县,前几年种的绿肥长得不好,产量低。他们从调查中发现,原因是川东地区水利条件较差,又是个新种植区,对根瘤菌的培养繁殖缺乏经验。于是,教师们便在这个县的渡舟区进行试种,帮助群众掌握绿肥特性。他们认真研究什么土壤下什么种子,改进水利条件和根瘤菌的培养繁殖方法。结果,每亩地产绿肥四、五千斤,产量比一般新种植区高一倍以上。农学系的教师把科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培育主要农作物的良种上,培育中采取了雄性不育和辐射育种等新技术。他们和江北县农场共同培育的“○九二”小麦良种,经附近农村推广,显示出有抗倒伏、穗粒饱满等优点。
一年多来,西南农学院的教师在积极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过程中,认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促进了世界观的改造,增强了工农感情。许多教师急贫下中农之所急,想贫下中农之所想,热心为贫下中农服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