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全靠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山东烟台地区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先进单位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6-21
第2版()
专栏:

全靠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山东烟台地区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先进单位见闻
山东省烟台地区,位于胶东半岛,是一个三面环海的丘陵山区,海岸线长,自然条件较好。几年来,这个地区的各级党组织,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下边记述的,是我们访问几个先进单位的一些见闻。
路线对头 粮果丰收
威海市陶家夼大队,是烟台地区著名的“苹果之乡”。大队党支部书记王天盛同志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我们讲述了陶家夼大队的发展变化:这个只有一百二十八户、五百二十四人的小山村,每年向国家交售苹果一百多万斤。在平均每人四分粮田的情况下,粮食亩产超千斤,做到了粮食自给。过去的薄地瘦山,现在变成了花果山、米粮川。
陶家夼大队在前进中曾经走过两段弯路。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四年间,由于受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有人认为一亩果能顶十亩粮,主张“吃粮靠国家,先把果业抓”。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这个大队一度不搞农田基本建设,不抓好粮食生产,把比较好的地全栽上果树,把强壮劳力都调到果业队,把优质肥料用到果田里,粮食亩产长期徘徊在五六百斤左右。粮食生产上不去,影响了社员生活和养猪事业。猪少肥少,果品产量也随着逐渐下降。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他们批判了资本主义倾向,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大家响亮地提出:四分地上闹革命,誓为国家多贡献。决心苦战三年,做到粮食自给。广大社员群众发扬“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修水库,建渠道,挖方塘,开山劈岭,整地造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正当陶家夼大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时候,一九六八年,由于受刘少奇一类骗子反动谬论的干扰,部分干部又产生了“抓粮保险,抓果危险”的错误思想,一度放松了对果业生产的领导。个别人甚至主张“毁果种粮”。面对着这种局面,大队党支部组织大家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指示,回顾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发动群众开展一场辩论,批评了“毁果种粮”的错误倾向,争取粮、果齐发展。
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产生了新的矛盾。粮、果之间争肥、争劳力的矛盾越来越大,集中表现在两个季节:冬季,粮田要整地修水利,果业要大剪枝、追肥。秋季,一百多万斤苹果要按时收摘,二百二十八亩庄稼要按季节收完并种上小麦。全大队的男劳力不过百余人,怎么也支配不开。大队党支部书记王天盛发动群众总结经验,找出解决矛盾的办法:一是培养一专多能的新型农民,扩大果业技术队伍,他们既是粮农,又是果农;既能种田,又能管果。二是落实政策,发展养猪,扩大肥源,保证粮、果都有充足的肥料。政策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一人一猪。积肥量由过去每年一百万斤左右增加到现在的三百多万斤。最近,他们又制定了一个名为“四层楼”的综合治山规划:即山顶植树,山上部种干果,山腰栽鲜果,山脚种粮食。去年,他们按照规划截沟造田,第一次在山沟里种出了水稻。
政策落实 五业兴旺
我们来到黄县冶基大队,参观了大队办的油坊、粉坊、豆腐坊等作坊和砖瓦、纺绳、造纸等工厂,这里机声隆隆,五业兴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几年来,这个大队做到以农为主,以副养农,农副业生产得到了全面发展。去年,全大队副业生产已发展到二十四项,收入达二十五万元,占农副业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三。多种经营的发展,加快了农业机械化的步伐,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大幅度增长。一九七一年粮食亩产由解放前的二百多斤,增加到八百多斤,去年,在大旱情况下,获得了亩产一千零九十三斤的好收成。
这个大队的领导同志说,他们发展多种经营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党的政策。过去只号召发展多种经营,不解决具体问题,政策界限不清,群众有发展生产的要求,但没有实际行动。经过革命大批判,明确了方向路线,坚持了以农为主,以副养农的方针,并发动群众从几个方面划清了政策界限:一是划清发展正当的多种经营与“重钱轻粮”的界限,合理安排大队和生产队经营的副业项目,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二是划清正当的家庭副业与资本主义倾向的界限,鼓励社员发展家庭副业。三是划清“多劳多得,按劳分配”与“工分挂帅”、“物质刺激”的界限,针对各种作业的不同情况,实行了劳动定额和奖励制度。政策落实了,农副业都得到很大发展。
自力更生 林茂粮丰
到蓬莱县的聂家大队,首先吸引我们的是村北那片防护林带。放眼望去,葱茏苍翠,象一条绿色城墙,围住了大半个村庄。村南?地上,水渠纵横交错,田地平展成方。
解放前,聂家村北是两千多亩荒芜的海滩,海风刮起,飞沙漫天,不仅淹没了粮田,还逼着村庄往南搬了两次。阶级苦,风沙害,使这个只有一百多户的小村庄,就有半数农户逃荒讨饭,卖儿卖女。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渤海边,荒海滩,风沙飞满天,捐税更凶残,吃糠咽菜走四乡,风沙眼泪一齐咽。
从农业合作化运动以来,特别是从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以来,聂家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投入了治滩造林的战斗。数九寒天,海风刺骨,在共产党员聂振军等的带领下,坚持干了三个冬春,削掉沙丘,填平大洼,为大规模海滩造林铺平了道路。他们还凭着一副铁肩,两只铁手,搬运了九万多方好土,解决了海滩栽树没有土的困难。就这样,经过艰苦奋战,贫下中农用了近二十万个劳动日,造起了十六华里的林带,栽上了苹果,葡萄,桑树,油料树,还建起了五十亩茶园。随着林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出现了粮、林争肥的矛盾。他们就在林场建圈养猪积肥,加上部分绿肥,不仅保证了林业用肥,还支援了粮田用肥。
道道林带锁住了风沙,保持了水土,涵养了水源,使过去的五百亩“受气地”,变成了丰产田。连续五年亩产过千斤,去年平均亩产达到一千三百多斤。
植树造林还为副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增加了集体和社员的收入。全大队公共积累六十四万元,集体储备粮达到四十多万斤,社员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广大干部和贫下中农,想想过去的荒海滩,看看现在的林果园,深有感触地说:“村北一片林果园,村南一片水浇田,农林牧副齐发展,生产一步一层天,全靠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