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望天田不望天——记文化大革命以来固安县农田生产条件的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6-23
第3版()
专栏:

望天田不望天
——记文化大革命以来固安县农田生产条件的变化
河北省固安县原来沙碱严重,土地贫瘠,全县十有八九的土地都是望天田。全年粮食产量老是在八千万斤左右打转转,所以人们都叫它老八千。
自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县委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带领广大群众战天斗地,使固安县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田野上机井星罗棋布,排灌沟渠纵横交错,昔日薄碱沙洼变成了平展展的肥沃良田。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去年,在遇到了严重的旱、虫、雹、风等灾害情况下,老八千还翻了个个儿,获得了一亿七千多万斤的好收成。
固安县地处永定河、大清河的下游,县北部地区的土地大都是沙土窝、盐碱滩,人们都叫它北大荒。南部地区的一部分土地,也因盐碱成为硬板田。一九六五年以前,全县只有四万多亩园田,四百多眼机井。面对这样的条件,怎么办?县委决心克服被动应付的苦熬局面,发动群众苦干,从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入手,改变自然面貌。
要打机井,就碰到了机械不足,原料不足,资金不足的困难。怎么办?固安县委领导成员深入群众,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苏桥公社吴屯大队,在打井机不足的情况下,全体干部、群众用木料搭井架,用人工打机井。他们连续奋战了四个冬春,用人工打了十多眼机井,达到每百亩地一眼井。曲沟公社机井管厂和打井队的工人们,经过反复试验,制造土蒸气炉,烘干井管,提高工效三倍。他们用沥青、水泥、沙子混合粘接井管,节约了一半竹片、铁丝,克服了原料不足和资金不足的困难,加快了机井的发展。
全县在打井的高潮中,出现了很多模范人物和动人事迹。被群众称为硬骨头的李外河大队青年社员李少横、何少忠,在打井的长期战斗中,始终哪里活累就出现在哪里,哪里危险就往哪里奔。一次下机井管时,他俩分别握住钢丝绳的前边,当井管下到六十一米深时,拉住机管的四根钢丝突然断了两根。怎么办?拉住不放可能抢救住机井,但有把手绞坏的危险。在这危险的时刻,何少忠的手被勒破了皮,李少横的手绞到绕着钢丝的木杆上,但他仍高声鼓励大家说:“革命先烈不怕流血牺牲,咱们一定要坚决顶住。”他们终于坚持等社员群众赶来,保住了机井。
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全县广大群众就是靠这种无坚不摧的革命意志,大干苦干的精神,自力更生打机井三千多眼。全县平均每人一亩六分四厘水浇地,到处可以看到机井水花喷放,银光闪闪,流进绿油油的麦田。
在开发地下水源的同时,县委领导全县人民改良土壤。有人说:就是把这样的地吊起来四面种,它能打多少粮?县委决心用事实教育群众。他们深入到全县有名的沙碱窝东让村大队,和干部群众一起总结了“沙掺粘,赛金团”的治沙经验。全村男女老少,从二三里外的地方,破冻取土,担挑、筐背、车推,运粘土改沙。经过一个冬春的奋斗,运粘土五万方,改造了七十亩的大沙窝,同时开了三百多亩稻田。头一年就由过去平均亩产一百六十多斤,一跃到五百三十多斤。
在榜样的鼓舞下,全县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改良土壤的群众运动。城关公社北五里铺大队,过去是全县有名的落后队,人们说:“北五里,三件宝,沙窝、碱地、茅茅草,年年种地没收成,吃穿全靠国家包。”全村四十户人家只有一百四十一亩耕地,非沙即碱。全村没一眼机井,没一台动力机器。所以,粮食单产长期以来只有五、六十斤,过着“花钱靠贷款,吃粮靠国家”的日子。在全县改土的高潮中,北五里铺大队党支部书记吴治国首先动员了全家老少全都参加了平整土地的战斗,从而带动了群众。抡大锤活最重,他就抢着干,三十斤的大锤,他一抡就是一百来下。在干部带动下,全村群众生龙活虎,干劲冲天。经过一冬春苦干,他们把村西一百三十亩沙碱疙瘩全都平整成了园田。
七年来,北五里铺大队共改土造田三百七十多亩,开劈林场二百多亩,固沙造林三百万棵,打机井九眼。一九六八年以来,他们的产量连年过《纲要》。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全县改沙治碱十八万亩,平整园田二十七万亩。常言说:“平地如打井”。固安县委狠抓了改土平地,大大提高了灌溉能力。去冬小麦和白地普遍进行了一、二遍冬灌,今春小麦返青水又比去年提前十七天完成,而且保证了早熟作物和春播作物适时播种。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