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邵阳竹艺开新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6-23
第3版()
专栏: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

邵阳竹艺开新花
湖南邵阳市的竹簧工艺,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党的关怀扶持下,这一古老的民间工艺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目前,这种工艺品,已经发展到一百八十多个品种,比解放初期增加了五倍。其中有古朴大方的挂屏、座屏和花瓶,也有精致小巧的茶叶盒、烟盒、文具盒、糖果罐、竹盘和竹碟等日用工业品。许多制品上都雕刻和绘画着山水、人物、花卉、走兽和词章,显得格外绚丽多采。
邵阳竹艺创始于清朝同治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到解放前夕,全市幸存的竹艺工人不到二十人。邵阳竹艺处于奄奄一息的境地。解放后,党和政府对竹簧工艺采取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帮助竹艺工人学习技艺,并创造了良好的劳动条件,为发展竹簧工艺打下了基础。就以这一工艺的传统表现手法——雕刻为例,原来只有单一的素色线雕,经过逐步发展,现在已有彩色雕、浮雕、沉雕、阳文雕、阴文雕等十多种雕法,不仅保持着传统刀法的洗练流畅、刚劲有力的风格,而且具有形象生动、丰富多变的新特色。工人们还借鉴烙花艺术,采用通电铁笔烙画以及化学腐蚀雕刻等新工艺,使竹簧工艺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样。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邵阳竹艺厂党支部组织工人和设计人员,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进一步激发了大家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革命热情。设计人员改变了过去关门临摹古画谱的做法,自觉地深入生活,深入工农兵,和工人们一起,创作出许多反映现实生活和斗争的艺术品。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这个厂的工人和设计人员深入到湖南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龙山县洛塔公社。在这里,他们看到广大贫下中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劈山堵河,修渠办电,建设社会主义新山村的情景,深受感动,他们虚心学习,多次听取贫下中农的意见,制作出了“红日高照洛塔界”的三块彩雕挂屏,以擅长的传统刀法,展现了洛塔人民改天换地的壮丽图景。近一年来,这个工厂的设计人员和雕刻工人去北京等地仔细观察熊猫的形象,研究熊猫生活的图片和资料,以严谨精细的刀法,明朗清晰的线条,黑白相宜的色调,制作了一批以熊猫的各种生动形态为画面的座屏、茶叶盒、烟盒等竹簧制品。这些工艺品,在展出中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
这个厂的工人和设计人员,还注意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先后精制出“武松打虎”、“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为群众所喜爱的各式挂屏、座屏。他们还通过学习借鉴,把一些古代文物中优美的图案和奇异的鸟兽,经过仿制或改造,雕饰在花瓶、座屏和挂屏花板上,为邵阳竹簧工艺增添了异彩。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