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增产节约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6-23
第4版()
专栏:

增产节约新事
大干争分秒
三月间,安徽省巢湖水泥厂烧成车间的喂机小组有一位工人,没有按规定秒速喂料,把喂料时间延长了几秒钟。另一位工人发现后,当即提出批评。但他还满不在乎地说:“差几秒钟有什么了不起?”
这件事引起了车间领导的注意。他向大家算了一笔账。每台窑的喂料时间每缩短一秒钟,每小时就可以增产熟料二百公斤,三台窑二十四小时,就能增产熟料十四点四吨。账算清了,心里明了,劲头就更足了。那位认为“差几秒钟有什么了不起”的工人也大吃一惊,表示要鼓足干劲,认真操作。由于大家勤看火,勤操作,争分夺秒的结果,不仅提高了煅烧质量,还把喂料秒速由过去六十秒缩短到五十秒左右,日产量提高了,四月份超额二千八百吨完成了熟料生产计划。
领导作样子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毛纺厂织整车间里,人们常常看到厂里的支部书记冯占祥在同工人一起紧张劳动。他一会儿给各个织机送纬管,一会儿帮助工人接纱头,有时,向四周环视,发现地上有纱头就一根一根地拣起来。天长日久,积攒了不少纱头。他和一个工人把拣起来的纱头,一点一点接起来使用,织出了十四块毛毯。然后召集全车间的工人开会,给大家讲点滴节约的重大意义。
从此,织整车间的工人,经常用这十四块毛毯,对职工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为了降低断头率,苦练基本功;为了保证寸纱不落地,台台织机上都挂上了节约袋。由于广大工人在生产中坚持点滴节约,耗纱量显著下降。
打制小灰桶
“当、当、当!”辽宁葫芦岛锌厂炉体科仓库保管员王顺,正利用空余时间,抓紧打制小灰桶。
保管员,怎么变成了白铁匠呢?
原来他从发放工具、材料的过程中发现,砌筑工用的小灰桶用量很大,一个月要耗费二十多个,一个就是好几元钱。如果利用废铁皮,自己打制小灰桶,不是可以节省这笔开支了吗?从此,王师傅一有空就在厂内转来转去,四处找废铁皮,找来,就练习打制技术。开始,怎么也打不好,不是圆不圆,扁不扁,样子不好看;就是铁边咬不好,装上灰浆就漏水。但他没有灰心,一边虚心向内行请教,一边反复实践,终于掌握了这门技术。五年来,这个筑炉队一个小灰桶也没领过,给国家节省开支上万元。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