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群众自有回天力——记中共内蒙古卓资县委坚持群众路线根治大黑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6-24
第2版()
专栏:

群众自有回天力
——记中共内蒙古卓资县委坚持群众路线根治大黑河
乘京包铁路的客车,进入内蒙古卓资县境内,向南望去,两条坚如铜墙铁壁的青石大坝连绵不断地跃入人们的眼帘。滚滚的黑河水,被大坝紧紧夹住,乖乖地向西流去。大坝的背后,畦田连片,渠道纵横。这就是卓资县委坚持群众路线,治黑河造良田的丰硕成果。
到群众中去拿主意
大黑河横贯卓资县境内。过去,每到雨季,山洪暴发,黑河水,横冲直闯,逼得庄稼种上山,村庄搬了家。四十年来,每年平均有近千亩平滩地,被洪水冲没变为乱石覆盖的沙河滩。大黑河已经成为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危害,群众叫它“大害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县委也曾搞过调查,做过治理方案。但是一算账,缺钱缺物,困难很多,治理方案不得不扔到一边。就这样,修修补补,拦拦堵堵,得过且过。大黑河仍在继续危害着人们。
一九七○年,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进一步高涨。卓资县委认识到要改变卓资县农业落后的面貌,必须从根治大黑河入手,夺回被黑河水吞没的数万亩良田,变水害为水利。但是,有的领导成员还是信心不足。他们说:“治理大黑河好是好,就是缺钱缺物缺技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这个“力”究竟主要是钱与物,还是人民群众?县委主要领导同志组织大家反复学习了马克思、列宁和毛主席关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论述,并且组织大家到群众中去,和群众一起拿主意。
一九七○年冬到一九七一年春,县委书记和常委们,先后三次分头到黑河流域的十六个公社作调查。广大群众根治大黑河的强烈愿望和群众向黑河水作斗争的动人事迹,使他们受到很大的启发。在大寨精神鼓舞下,不少社、队依靠集体的力量,劈山改河,挖土运石,砌筑石坝,穿山引水,向大黑河展开了顽强斗争。在碌?坪公社坝壕子大队,六十多岁的老贫农张祯满怀激情地对县委领导同志说:“干吧,治吧,这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大事啊!我们不治靠谁治!”印堂子公社石门子生产队只有一百三十八个男女整半劳动力,他们凭着两只手,冲破了重重难关,在短短几个月内,凿开了一条二百多米长的穿山引水石洞,造地一百五十多亩,扩大灌溉面积一千多亩。这里的群众豪迈地说:“有了决心,有了手,不怕困难九十九,就是一座金刚山,也能凿它个两头通!”
广大群众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象春雨一样冲刷着县委领导成员头脑中的唯心精神和小农经济的思想灰尘。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到群众自有回天力,关键在于领导有没有大干的决心。
真正看到了群众的力量,县委坚定了信心,做出了全面根治大黑河的决定。他们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组织了近万名治河大军,在一百多公里长的战线上向黑河开战。一个上、中、下游全面治理大黑河的群众运动蓬勃兴起。
到群众中去找办法
在开始设计治河方案时,卓资县委没有同群众认真商量,只是按照一般防洪石坝的规格和形式,设计了三种坝型。施工一开始,群众对工程设计方案提出了批评意见,说这是“一刀切”的指挥法。接受群众的意见,县委组织了领导、群众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的勘察小组,对黑河两岸的山势、河水流量和走向,作了细致的勘察。结果证明,群众的批评是正确的。于是,他们把原来设计的三种坝型增加为十一种坝型。做到了因地制宜,保证工程质量。修改设计方案的过程,使他们深深感到: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集中群众的智慧,变群众的经验为领导的经验,才能掌握指挥运动的本领和知识。福生庄公社东壕赖大队是个山区,他们利用土崖多的自然条件,创造了冬季钻窑取土垫地,春季突击垒坝的方法,做到了当年治河、当年种植、当年受益。县委认为这是一条好经验,要求各社队因地制宜地学习推广。县委领导成员还分别到不同类型的地区,总结各类地区的经验,力争使全县普遍做到当年治河当年受益。县委副书记到平原地区旗下营公社伏虎大队作调查。平原地区不能冬季钻窑取土,他反复和群众商量,研究出冬季突击备料,春季集中垫地的方法,同样做到当年种植,当年受益。平原地区的情况也不完全一样,这位副书记又总结了复兴公社拐角铺大队挖窝垫土,点种玉米、豆类等作物,适用于劳力少任务重的社队。这种办法省工省土,去年全县在河滩新造出的还没有完全垫好的土地上挖窝点种了一万多亩,收入粮食一百多万斤。
要善于调动和保护群众的积极性
卓资县委在领导治河中体会到,群众的积极性越高,越要注意用党的政策调动和保护群众的积极性。
治理大黑河的工程全面铺开后,在很多方面都遇到了带有政策性的问题。开始,有的社队干部看到群众运动形势大好,就忘乎所以,不注意认真执行政策。福生庄公社福胜大队十五个生产队中,治理大黑河只有四个生产队受益。在受益单位力量小、任务重的情况下,有的公社党委成员主张让十一个非受益队无偿支援四个受益队,结果非受益队积极性不高。他们及时发现这种情况,认真落实政策,本着“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采取以工换工和按投工数量分配新造土地两种办法,正确处理了受益队和非受益队的关系,使这个大队成为全县完成治河任务最快的单位之一。
县委认真总结和推广了这个大队的经验。在治理大黑河的过程中,各社队一面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一面认真落实各项有关的政策。县委帮助各社队按党的政策正确处理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长远建设与当年受益的关系,当年生产与治河工程的关系,坚持按劳计酬政策,坚持男女同工同酬的原则,群众越干劲头越大。
卓资县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大干苦干,两年多来共动用土石方四百零六万多方,筑起拦洪石坝十八万多米,修筑水闸九十八座,扬水站六十多座,新造土地二万多亩,保护现有耕地四万多亩,扩大灌溉面积六万多亩。如今,滚滚的黑河水驯服地听从人们的调遣。广大群众豪情满怀地说:“我们两年办到了二十年没有办到的事情。”
本报通讯员
(附图片)
卓资县六苏木公社广大干部和群众奋战在大黑河工地上。
本报通讯员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