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一个越办越好的“穷棒子”卫生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6-25
第2版()
专栏:

一个越办越好的“穷棒子”卫生院
在河北省遵化县,有个鲁家峪公社卫生院。这个卫生院发扬当年王国藩领导贫下中农办合作社时的那种“穷棒子”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医。短短四年多的时间,这个卫生院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刚建院时,有些人担心它因为“穷”,会办不下去,如今它却越办越好,越办越受群众欢迎。
靠“穷棒子”精神战胜困难
鲁家峪公社卫生院是在一九六九年初建立的。
当时,卫生院的“家底”薄得象张纸:房子,是从生产队借来的;医疗设备很少;全部资金只有四千多元钱。不少人嘀咕着:凭这个穷“家底”能把卫生院办好吗?
果然,刚过六个月,问题就发生了:药架子上不少药瓶成了空的;半年的医疗费用花光后,还亏款一千多元。这时阶级敌人吹了一股阴风:“卫生院,卫生院,早晚垮台算一站”,妄想鼓动社员退出社、队联合办的合作医疗。
困难象千斤重的石头压在卫生院全体人员的头上。有人认为卫生院凭自己的力量没法办好,主张向上伸手,靠国家帮助克服困难。
卫生院要不要办下去,怎样才能办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公社党委支持下,卫生院负责人李素珍组织全院人员举办了学习班。
在学习班上,大家回顾了鲁家峪公社过去由于缺医少药给广大群众造成的痛苦。解放前,这里的群众在三座大山的压榨下,生活贫苦,疾病流行,不知有多少人因为有病得不到医治而送掉了生命。一九五八年,这个公社建立了卫生所。但是,后来在刘少奇修正主义卫生路线的破坏下,卫生所得不到发展,没有能从根本上改变这里缺医少药的状况。这样的回顾,加深了大家对旧社会和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仇恨,坚定了落实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办好公社卫生院的决心。
但是,怎样才能改变卫生院“家底”很薄的状况,把卫生院办好?
当年王国藩领导二十三户贫农,只有三条驴腿,就办起了“穷棒子社”的事迹,给了大家以启发。他们说:我们是“穷棒子”之乡,王国藩“穷棒子社”能办到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办到!大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一定要发扬“穷棒子”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主要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依靠群众,把公社卫生院办好。
在这年的下半年,鲁家峪公社卫生院开展起了采集中草药的活动。有一个时期,流行性感冒传到这个公社。贫农出身的老中医李俭同十几名赤脚医生、卫生员,冒着严冬凛冽的寒风,翻山越岭来到一百多里外的长城脚下,采集能预防感冒的草药。他们在几天时间里就采了一百多斤,回来后分给全公社各家各户服用,使流行性感冒的发病率大大降低。卫生院在自己动手采药的同时,还发动群众采集中草药,仅半年多时间群众就采集了中草药几十种共两千多斤。
卫生院还大力采用民间流传的一些医疗方法为群众防病、治病。这年的下半年他们利用搜集到的土方和针灸、拔火罐治病二万多人次,不仅为贫下中农治了病,还节省了大量医疗费开支。
“穷棒子”精神结出了丰硕果实;这半年他们不仅弥补了上半年的亏空,还节余了一千三百七十多元钱。
自力更生,把卫生院办得更好
鲁家峪公社卫生院发扬“穷棒子”革命精神,扭转了困难局面以后并没有止步。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在想着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把卫生院越办越好,让它更好地为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服务?
起初,这个卫生院由于医疗设备差,技术水平较低,只能治一般常见病,遇到外科、五官科、妇产科等急症,只能转院。有一次,一个贫农女社员得了阑尾炎,当时因卫生院没有病房和手术室,又不会做这种手术,就转到了外地医院。结果病人住院二十多天,花了一百一十多元。这件事引起了大家的深思:鲁家峪是个偏僻山区,重病人来了我们不能治,转院近者也得走三十来里路,远者要走百余里,病人不但可能在半路上出危险,还给群众增加了负担。有人提出倡议:卫生院设立病房和手术室,为贫下中农减轻痛苦和医疗负担。
这个问题一提出,鲁家峪公社党委积极支持,广大群众也很拥护。卫生院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设立病房、开展手术,是改变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具体措施,是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卫生路线的实际行动。于是,他们先后派出四人去外地学习外科手术,并且自己动手建病房。结果没花几个钱,就把病房建起来了,把手术开展起来了。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反复实践,现在卫生院已能做阑尾切除、子宫次全切除等四项普通外科手术,治愈了一百多名患者,使二十一名生命垂危的病人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这几年来,鲁家峪公社卫生院各科专科业务相继开展,逐步扩大业务范围,能做血、尿、便三大常规化验和血型鉴定,配血试验;能对儿科、妇产科、五官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卫生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卫生院自己动手建成了小制药厂,能制做丸、散、膏、酊、针、片等各种剂型的药物七十二种,基本满足了医疗用药的需要。鲁家峪公社卫生院,已经初步成为一个各种专科技术全面开展的小型综合医院。群众高兴地说:“别看我们的卫生院‘土气’,可是能为我们治大病,办大事!”
“穷棒子”精神永远发扬
四个年头过去了,鲁家峪公社卫生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盖起了两排崭新的瓦房,病房里摆上了新制做的病床;医疗器械也增多了,有了显微镜、蒸馏锅、简易手术床、手术包等等;药品更比以前充裕了。
但是,在鲁家峪公社卫生院,自力更生、克勤克俭的“穷棒子”革命精神却继续发扬光大。
还是象过去一样,他们坚持着一项“评处方”制度:每隔十天,全院人员和各大队的“赤脚医生”聚集在一起,把十天来开的处方拿出来,一一分析研究,看处方是否恰当,用药是否有浪费的地方。用便宜的药能治的病,是不是开了贵重的药?用三味药能治的病,是不是开了五味?这样的评处方,既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也堵塞了浪费的窟窿。
还是象过去一样,每只才一分五厘钱的小安瓿大家决不随便浪费掉,在给病人打针时,总是小心翼翼地把安瓿保存下来。赤脚医生李树功一年竟保留下了安瓿两千八百多只。给病人打针用过的消毒棉球,换药换下来的纱布、绷带,大家也并不因为它脏,就扔了不要,他们总是抽空洗净、消毒,留着下次再用。
卫生院已盖起了崭新的瓦房,但是为了多腾出一间做病房,他们又把一个草棚子修理一下,后勤人员就在这里办公。不管是生活用具,还是医疗器械,能够自己动手做的,他们就不花钱买。
在鲁家峪公社卫生院,一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的措施,他们都在保留着,继续着,发展着。“穷棒子”革命精神在这个山区卫生院里正继续放射出光辉。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