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新疆农业科学院各族科技人员坚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为发展边疆农牧林业生产作出贡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7-02
第3版()
专栏:

新疆农业科学院各族科技人员坚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为发展边疆农牧林业生产作出贡献
新华社乌鲁木齐电 新疆农业科学院各族科技人员坚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深入生产第一线,同各族工人、贫下中农(牧)和社员群众一起开展科学实验,取得了一批科学技术成果,为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牧业和林业生产做出了贡献。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新疆农科院所属各研究所的维吾尔、汉、回、哈萨克、蒙古、锡伯等族科技人员,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纷纷上山下乡或下厂。去年和今年,全院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科技人员,活跃在全疆几十个科学实验基点上。他们经常顶烈日,冒酷暑,迎风沙,奔忙在戈壁绿洲和山区牧场,进行调查研究,急少数民族贫下中农(牧)之所急,想少数民族贫下中农(牧)之所想,联系实际,及时提出科学实验的新课题。新疆地区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干旱、严寒和风沙,成了发展农业生产的障碍。针对这种情况,新疆农科院农科所的科技人员,同社员群众一起,积极培育产量高、品质好、耐旱、耐寒、抗倒伏的农作物新品种。最近七、八年来,他们共培育出小麦、玉米、棉花新品种十二个,经推广种植证明,这些新品种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具有耐旱、耐寒等特性,深受群众欢迎的冬小麦新品种“新冬四号”,目前已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各县和乌鲁木齐市郊区推广种植,一般亩产三、四百斤,高的达到五百斤以上。我国稀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巴旦杏”,是新疆特产。新疆农科院林科所的科技人员,去年深入南疆农村,虚心拜当地维吾尔族贫下中农和老果农为师,鉴定出十个“巴旦杏”优良品种,整理成材料,向全疆各地推荐,供群众栽培、推广“巴旦杏”使用。
新疆草原辽阔,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为了防治危害草原的蝗虫,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新疆农科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和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哈密管理处修配厂的工人合作,深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调查研究,认真学习当地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牧民治蝗的好办法,学习兄弟省区灭蝗的经验,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试制成功了一种大面积喷药治蝗的机具。这种机具操作简便,用它喷撒药物杀虫率可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比飞机喷药治蝗成本低,经鉴定后正式投产,已开始在新疆一些牧区推广使用。新疆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与库车种羊场的广大职工密切合作,从一九五九年开始,经过十多年艰苦努力和反复试验,培育出“新疆羔皮羊”新品种。这种“新疆羔皮羊”耐粗饲、粗放,耐旱,耐寒,羔皮光泽、毛卷美观,经济价值高,是重要的出口畜产品。目前,全自治区除在适于饲养这种“新疆羔皮羊”的十二个县和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部分团场繁殖饲养外,还向有些兄弟省区推广了五千多只种羊。
在深入生产第一线,同少数民族工人、贫下中农(牧)和社员群众一起开展科学实验活动中,新疆农科院的科技人员一方面学习少数民族工农兵的优秀思想品质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一方面配合各地党、政部门,通过农业生产现场会、农业技术夜校、印发农业生产技术常识和共同种试验田等途径,积极向各族农、牧民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少数民族农业科学技术人才。目前,天山南北许多社、队的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蓬勃展开,一批少数民族科学实验队伍开始形成,成为当地农、牧、林业生产的骨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