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西德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7-05
第6版()
专栏:

西德见闻
中国新闻代表团
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了十三个城市,足迹所至,涉及西德十个州中的八个州。
西德有许多中等城市,而没有一个象伦敦或巴黎那样,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文化中心而且人口特别众多的大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各个地区也比较均匀,彼此差距不是很大。
一提起西德的工业,人们容易想到以煤钢闻名的鲁尔地区。诚然,鲁尔地区,或者扩大一点说,它所在的北来因—威斯特伐利亚州,今天仍然是西德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这个州土地面积不到联邦共和国总面积的七分之一,却集中居住了一千七百万人口,即全国人口的大约百分之二十八。西德是欧洲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全国平均每平方公里二百四十人,在欧洲仅次于荷兰和比利时。在北来因—威斯特伐利亚州,每平方公里达到五百零五人。特别是在面积仅占全州四分之一(即八千五百平方公里)的来因河—鲁尔河沿岸地区里,居住了一千万人,即全国人口的近六分之一。在这里,集中了全西德百分之八十的硬煤产量、百分之八十的钢铁工业生产能力,百分之四十的炼油能力,以及大量的化工、机械工业企业。我们在从波恩乘汽车前往米尔海姆参观曼内斯曼钢铁联合企业的旅途中,穿过了这个地区的一部分,看到这一带确实是市镇密集,工厂林立。在车行大约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前后左右,视野之内始终离不开这个或那个工厂的形影。
西德其他各州的工业也相当发达。地处西德西南角、同法国和瑞士相邻的巴登—符腾堡州,是一个多山的地区,欧洲两条著名的国际河流——多瑙河和来因河都发源于这里。这个州已发展成为仅次于北来因—威斯特伐利亚州的工业州,每一千人口中有二百一十人是工业企业(包括建筑业)职工,这个指标甚至高于北来因—威斯特伐利亚州(一百八十五人)。不过,它不是以煤钢闻名,而是发展了多样化的工业,特别是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和电器电子等工业。
首府为慕尼黑的巴伐利亚州,在西德各州中农业比重最大,它的农用土地占全国农用土地三分之一,牲畜存栏数也占全国三分之一。在这个意义上说,它似乎是一个农业州。但是农民在这个州里也不过占本州就业人员的百分之十一。州内有许多规模巨大的机械制造、电器电子、精密机械和光学仪器、金属板、玻璃和瓷器等工业企业,每一千人口中工业和建筑业职工有一百五十五人。从这种情况看,巴伐利亚又不是一个农业州。
由于工业高度发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今天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有一个比较有利的地位。按国民生产总值来说,自从一九六一年以来,它曾经长期处于仅次于美国的第二把交椅。只是到了一九六八年以后,才被日本超过而退居第三位。
机械制造工业、电器电子工业和化学工业这三大项,是西德工业的“骄子”,它们的产品也是今天西德出口货物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每年从国外挣回大量外汇。
积累了巨额资本和具有巨大生产能力的西德大企业,正在积极向国外寻找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市场。在慕尼黑参观西门子电器公司总厂的时候,这家大企业的一位负责人对我们说:“德国国内市场对西门子来说是太狭小了。”在另外几家大企业(大众汽车公司、戴姆勒—本茨汽车公司和曼内斯曼钢铁公司)里,也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它们的产品分别有百分之六十九、百分之六十三和百分之四十销售于国外市场。整个说来,西德工业产品大约有五分之一销售国外。
在这方面,西欧“共同市场”的建立,为西德工业提供了一个拥有两亿五千万人口的广大的、条件优越的市场。在这个市场里,西德工业是拥有相对的优势的。“共同市场”原先的其他五个成员国吸收了西德出口货物的百分之四十,如果加上三个新成员国和其他西欧国家,就一共吸收了它出口货的将近四分之三。西德在西欧“共同市场”国家和其他西欧国家的私人投资也占其在国外的私人总投资的近百分之六十。
西德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物价上涨迅速,以致在国际外汇市场上一再升值的西德马克,在国内却在实际上不断贬值。从长远来说,这势必削弱西德货物在国外的竞争能力。就在我们访问波恩的时候,联邦政府正提出一项“稳定计划”,企图遏制通货膨胀的速度。其中建议采取的一项具体措施就是对投向国内的新投资将征收投资税。这一措施实行的结果势必使更多的资本投到国外去。
在西德,我们曾不止一次听到政界和经济界人士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我们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往往还附加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
十多年前,前西德联邦总理阿登纳就曾经用“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这样两句话,来描述当时西德的国际地位的特点。时光推移,形势变化,这样的语句未必再适用于今天了。但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际处境同其他西方国家相比,仍然有它特殊之处。
地处欧洲最敏感的中欧地区,在它的东部边界附近,一个超级大国驻扎了重兵。这是一个它必须面对的现实。西德认为,它必须依靠另一个超级大国,依靠美国驻在西德国土上的军队(以及英法的驻军)来取得军事力量的平衡和安全。在我们访问期间,西德执政党和反对党的代表人物都表明,尽管在对苏政策上有巨大分歧,对于希望美军继续驻在西德这一点,他们却是一致的。
军事上是如此。在政治上,战后二十八年还没有缔结对德和约。在德国问题、包括西柏林地位问题上,四大国仍然保留着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在这里,也可以理解,“共同市场”和西欧团结对西德来说,不仅是经济上的需要,也是政治上的需要。西德同其他一些西欧国家一样,深感到没有西欧的团结和一致,西德单独一国是很难在今天的世界上取得充分的发言权的。
欧洲人民、包括德国人民,饱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祸,因此渴望欧洲局势缓和,渴望避免新的大战。这种愿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社会帝国主义者一面大喊大叫欧洲的“缓和”、“和平”和“安全”,一面毫不放松地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在西德,人们的反应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人觉得,谈判总比不谈好,开“欧安会”总比不开好。也有人认为,目前还看不清楚苏联领导人的真实意图,但不妨通过“欧安会”等谈判过程来摸一摸。也有人多少被苏联领导人的叫喊所迷惑,觉得他们的欧洲政策大概确实有了“改变”。但是,仍然有许多人对此比较警惕,听其言,观其行,对这种“武装到牙齿而满口叫唤和平”的劣货兜销商根本不予信任。
在慕尼黑,一位教授对我们说:“我们希望(欧洲局势)缓和,但必须是真正的缓和。”“我们不希望大国对欧洲问题达成这样的协议:理论上缓和局势,而实际上却扩大一方的力量,削弱另一方的力量”。他还遗憾地说,可惜西欧迄今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还没有做到一体化,目前还不能不依靠美军来维持这种均势。
当有人问他苏联对西欧的政策目标是什么的时候,这位在整个谈话过程中表现出讲究措辞的教授沉默了几秒钟,然后用一种委婉而并不含糊的方式表明了他的认识。他说,“可以这样设想:如果我是苏联外交政策的制订者的话,我第一将设法减少美国在欧洲的存在,第二我可能将怀着不安来看待西欧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一体化。我将宁愿选择一个比较分裂的比较小的(西)欧洲。”
在巴登—巴登,一位德国新闻记者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她的警惕。她告诉我们,在英语中中欧“共同均衡裁军”的缩写是MBFR。她说,“我曾经说过,什么是MBFR呢?这就是“MORE BATTA-LIONS FOR
 RUSSIANS”(注:意为“俄国人拥有更多的军队”。这四个英文字的缩写恰好也是MBFR)。当时在座的人听了无不哈哈大笑,赞赏这位记者诙谐而一针见血的联想。
另一次,一位西德著名的政界人士向我们谈起欧洲安全问题。他直截了当地说,当前,确实存在着一种危险,这就是由于爱好和平而发生幻想,闭上眼睛不看现实。他说:“危险在于:缓和,安全,和平,这些概念有巨大的心理影响。于是,谁要搞帝国主义,他就大谈缓和。谁想解除对方武装,他就大谈安全。谁想以战争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就大谈和平。”他说,他怀着最大的警惕和不信任注视“欧安会”和“中欧共同均衡裁军谈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