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贫下中农的好后勤——记扬州市向农旅社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7-10
第4版()
专栏:

贫下中农的好后勤
——记扬州市向农旅社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古运河畔,扬州市西门外,有一片简易草房,这就是向农旅社。
向农旅社心向农。来这个旅社住宿的旅客,绝大多数是南来北往的贫下中农。近几年来,旅社职工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教导,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积极支援农业生产,被人们称为贫下中农的好后勤。
向农旅社坚持从旅客的实际需要出发,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旅客深夜住店,起早赶路,常常吃不上饭,他们就代卖挂面、酱菜,在后院种上青蒜青菜,供给旅客作下面调料,并代为烧煮。有些贫下中农文化低,写信不便,他们就备好信纸和信封,代旅客写信。严冬,他们用自己节省下来的钱买来蛤蜊油,供给贫下中农涂搽,防止手脚冻裂;盛夏,他们又准备凉扇,让贫下中农乘凉、扑蚊。凡是来过这个旅社的贫下中农,谁不夸这里是“旅客之家”啊!
向农旅社对贫下中农旅客,从来没挂过“客满”牌。固定床位不够睡就加铺,加铺还不够,就干脆把自己的床腾出来。有时实在安排不下,他们还把旅客领到自己家里住。今年春天的一个晚上,一下来了十几个买牛的贫下中农旅客。这时不但加铺已满,而且一条被子也没有了,连打地铺也不行。同志们主动把自己的铺位让出来,也只解决了部分困难。于是,他们马上到六、七里外的城里去借。当他们用板车拉回被子,打好地铺,已经是深夜十二点多了。祁学兰同志在厨房里打好铺,正准备睡觉,又有两个旅客前来敲门。按理,这时候旅社确实不好安排了,完全可以答复“没有”铺位。但是,祁学兰想到不能把阶级兄弟搁在露天,就答道:“有,不过得委屈你们一下,请你们俩挤在一起睡!”她就把刚在锅灶旁打好的铺,让给这两位贫下中农。
向农旅社附近,有一个公社卫生院,治疗某些疑难疾病,疗效较好,不少贫下中农常来这里求医。卫生院病床有限,一些远道来的患者,往往不能及时住院治疗,需要到旅社寄宿治病。起初,一些同志不愿接待这些病人,认为旅社又不是医院,不必自找麻烦。后来,通过学习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教导,同志们认识到:满足贫下中农的需要,是我们的本分。于是,旅社里设立了“临时病房”,服务员同志成了“护理员”。
一天,一个青年人陪同一个老太太来住店治病。为了支援贫下中农抓革命、促生产,旅社当即召开会议研究这件事。他们决定动员青年人回去集中精力搞生产,让老太太留下,由旅社照顾。这个青年回家后,旅社职工以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精心照料这位贫农老大妈,每天搀扶老太太去卫生院打针,还替老太太熬药、洗衣、洗刷痰盂……一天深夜,老太太胃病突然发作,疼得满头大汗,旅社负责人陈庆桃十分焦急,马上借来一辆板车,把她送到了市区医院。从挂号、诊断到透视检查,他一步也没离开老太太。主治医生见这小伙子对病人那么关切,还以为他是老太太的儿子呢!
象这样热情接待贫下中农病人的事例,在向农旅社又何止一个!他们把贫下中农当作自己的亲人,贫下中农也把他们当作亲人。一次,他们精心照料一个贫下中农病人,当时正下雪,夜晚寒冷,他们就给病人送热水袋暖身。后来,这个病人特地从苏州捎来四把折扇赠给旅社,十分感激地表示:“你们对病人这样照顾,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啊!”
向农旅社附近有一个国营牲畜市场,来这里住宿的旅客,有许多是来买卖牲畜的贫下中农。旅社的同志为了便于贫下中农存放苗猪,专门在旅社旁边砌了几间猪舍,经常帮助旅客热猪食,还想方设法给苗猪治病。
一天深夜,一位老贫农来扬州出售一窝苗猪。突然,一只苗猪不吃食,发高烧。那位老贫农焦急地打听兽医站在什么地方。旅社服务员说:“现在兽医站已经下班,我们给它看看吧!”于是,吴正才和另外一名服务人员,对病猪做了仔细的检查,替猪打了三针,苗猪体温逐渐降到了正常标准,很快就上槽吃食了。这位老贫农见苗猪转危为安,惊讶地问道:“你们这些同志怎么学会这套手艺的?”他们谦虚地说:“贫下中农需要,我们就摸索着干!”
去年春天,不少旅客都议论发展养猪缺乏冬饲料的问题。说的人无心,听的人有意。旅社一位服务员打听到邗江县湾头公社田庄大队后扬生产队生猪发展较快,就骑自行车到那里取经。他通过走访贫下中农,学习到了一些解决养猪饲料的经验。回来以后,就在旅社召集了由旅客参加的养猪经验交流会。会后,广大贫下中农都说这样的会开得好,是一场“及时雨”。一位外地的贫下中农旅客,来扬州前,曾担心携带苗猪旅社不好存放,可一进旅社,却见有猪舍,还有地方煮猪食,人走了有服务员喂猪,猪病了有土兽医治疗。他参加了这个特殊的养猪经验交流会后,无限感慨地说:“旅社的同志这样热情支持咱们的养猪事业,我们一定要把养猪工作搞得更好。”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