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发扬革命传统 坚持勤俭办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7-11
第4版()
专栏:

贾家坪公社勤工俭学的特点是:切合实际,灵活多样,广开门路,坚持经常。由于勤工俭学活动开展得好,解决了校舍、桌凳和教具不足的困难,许多学校免收学杂费,还补助书籍文具费。短时间里,全社学龄儿童入学率由百分之五十增加到百分之九十五。
发扬革命传统 坚持勤俭办学
贾家坪公社有二十五个大队,八千七百五十六人,居住在二十六个山区自然村里。
一九七○年,在毛主席的教育路线鼓舞下,全社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广大贫下中农因子女能上学读书,都十分高兴。但是,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教员、校舍、桌凳、教具、经费都显得不足。怎么办?有人说要求上级追加教育经费和基建费;有人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免得自找苦吃。广大贫下中农为了迅速改变当地经济和文化的落后面貌,坚定地表示:一不等,二不靠,三不伸手向上要,老区人民要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自己动手,勤俭办学。
贾家坪公社中、小学实行勤工俭学的特点是:切合实际,灵活多样,广开门路,坚持经常:
一、办三场。二十六个学校,垦田造地一百五十多亩,校校办起了小农场。师生利用这些土地,以粮为主,发展多种经营,开展科学实验。
二、搞采拾。根据山区农村的特点,组织学生采树种,挖药材,拾粮食等。
三、学三匠。许多学校开展了学木匠、石匠、泥水匠的活动。自己动手,修理桌凳,自制教具,垒围墙,盘火炕,整窑洞,有的学校还编了三匠教材,供学习参考。
四、开展编织活动。许多学校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开展了编帽辫,编土筐,编竹筛,织苇席等活动。
五、劳动建校。革命师生走“抗大”道路,利用劳动课或假日、课余时间,打地基,运石头,搬砖瓦,做土工,参加力所能及的建校劳动。
在勤工俭学活动中,各个学校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坚持“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合理安排教学和劳动时间;注意师生身体健康,实行劳逸结合。劳动时间安排,以分散、经常为主,有时也适当集中使用。耽误了文化课的教学,都要补上,保证了毛主席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
三年来,贾家坪公社中小学,通过勤工俭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提高了师生的社会主义觉悟。老教师樊世爱主动放弃暑假休息时间,带领十个学生,为学校泥粉了二十孔石窑。小学生经常粪铲粪筐不离手。有一次雹灾过后,刘家沟小学种的一亩二分玉米被打得横七竖八,东倒西歪。师生奋战七个下午,把玉米一株株扶起来,加强田间管理,最后夺得了亩产九百五十斤的好收成。
三年来,师生和群众一起共修建窑洞一百三十三孔,其中师生投工占百分之三十九点一。此外,还为学校添置桌凳三百套,修理桌凳三百五十多件,自制三角板、计数计、圆规等简单教具二百一十多件,制作体育器械八十多件,解决了校舍、桌凳和教具不足的困难。经过辛勤的劳动,学生懂得了一饭一粥来之不易,养成了省吃俭用,不浪费一纸一墨的好风尚。
由于勤工俭学增加了收入,许多学校免收学杂费,补助书籍文具费,解决了学生上学的困难。老贫农白明亮全家八口人,六个孩子,过去只有一个男孩上学。学校实行免费以后,他家四个适龄儿童都上了学。贫农老大娘杨玉英,家里有五个孩子全上了学,她激动地说:“社会主义太好了,娃娃念书不出钱,学校还给发书买本本。这全托毛主席的福啊!”向阳、贾家坪等七个大队,以前因生活困难,有五十七户的七十三个学龄儿童未能入学,现在全部上了学。全社以前还有五十四个女孩子和十五个年龄较大的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拖累大,中途停了学,现在都重新返回学校。勤工俭学活动的开展,使全社学龄儿童入学率由百分之五十增加到百分之九十五点二。
陕西省延川县文教局调查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