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无水区”打出了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7-14
第2版()
专栏:

“无水区”打出了井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巧什营大队第六生产队打出井来了,全村男女老少都跑来看新鲜。不摸底的人会说:打出眼井来还值得这样。人们不知道,打成这口井可真不容易啊!
巧什营大队严重缺水,粮食亩产一直停留在六、七十斤左右。一九七一年公社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杜振声到这个生产队蹲点,和群众一起商议如何加快步伐学大寨。当他提出打井找水时,队里一下子吵开了:“老杜,不是咱不想打井,人家专家都说过,我们这里是无水区,打不成井。”后来井架还是勉强立起来了,但是直拖到腊月二十几,还没扎下一锥。干脆过了年再说吧!就这样过了春节,这眼井还没打成。
老杜心里想:这眼井真难扎呀!究竟阻力在那里?他认真学习了毛主席教导,心里明白了:要想打成井,必须打破保守思想,只有使群众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才能变成自觉的行动。一过春节,老杜首先就抓了批修整风这件大事。他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实践论》,又组织人到已打出井的巴旦营大队去参观。通过参观学习和批判,广大干部社员认识到:不调查,不实践,就认为这里是“无水区”,这是上了刘少奇一类骗子修正主义路线的当,受唯心论的先验论的束缚。年青人提出:批倒先验论,思想大解放,挖出地下水,揪出活龙王。大家鼓起干劲,开始打井找水。
虽然节令已是立春,但内蒙古的天气仍是滴水成冰。小伙子们顶风雪冒严寒,越钻劲越大,白天钻黑夜钻,一直钻到了十几丈,机井终于打成了。大家说:这眼井打得有意义,给它起个名字吧!有的提议叫“批修井”。
人们的干劲更大了,立即拆架子改地方再打新井。其它生产队也立即行动起来,全大队掀起了一个打井找水的热潮。经过艰苦奋斗,现在这个大队共打成机井四十五眼。今年虽然大旱,入春以来没下一场透雨,但这里却不显旱象。只听机器突突响,渠水哗哗流,麦子齐刷刷,玉米绿油油。社员们都说:“打成机井保丰收,再旱三年也不愁。”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