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春笋逢喜雨——中共宜昌地委培养青年干部点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7-14
第3版()
专栏: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

春笋逢喜雨
——中共宜昌地委培养青年干部点滴
春天的阳光洒满长江两岸。我们一行几个同志,从武汉出发,驱车经江陵去宜昌访问。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后青年干部的成长情况。
“现在,一茬一茬的青年人都成长起来了;大胆地有计划地选拔、使用和培养他们,是革命事业的一项不容忽视的战斗任务”。热情接见我们的一位中共宜昌地委的老同志深有体会地说。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各地党组织和革命群众比任何时候更加关怀青年干部的成长。不论你走到哪里,都会看到大批的优秀青年,犹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为青年的健康成长,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一个正确的认识
宜昌地委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凯歌声中,于一九七一年三月诞生的。地委刚成立不几天,他们就根据党中央和湖北省委的指示精神,反复学习领会毛主席关于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项条件,认识到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用毛泽东思想哺育起来的青年一代,是大有希望的。关心他们,培养他们,使用他们,特别是敢于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选拔到各条战线的领导岗位上来,是革命事业的百年大计。从这个正确的认识出发,地委一直比较重视使用和培养青年干部,并大胆地从基层选拔了七百九十多名年轻的工农干部。共青团地委书记钟耀芹,就是从大队党支部书记中选拔出来的青年干部之一。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坚持下来。地委领导同志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件事:在筹建团地委领导班子时,地委原来打算由四十一岁的地委副书记兼团地委书记,由一名青年干部担任副书记。后来在省委的启示下,他们考虑为了迅速培养新生力量,应当把青年干部推到第一线,让他们把担子挑起来。但是,在讨论中,有的人担心地说:“还是老将在前头稳当些,年轻人挑担子有危险,捅了漏子怎么办?”地委经过认真分析,认为这些同志之所以对青年干部担任领导工作不放心,不相信,主要是站得不高,想得不远。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是不是后继有人这个重大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只看到眼前青年有弱点,看不见将来就是要靠他们来接班;我国的无产阶级政权,就是要靠他们一代一代往下传。
于是,地委引导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要让他们做,在做的中间得到教训,增长才干。这样,大批的优秀人物就会产生。前怕龙后怕虎的态度不能造就干部”的教导,进行深入的思想教育。他们用毛主席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连续八次亲切接见一千一百多万红卫兵的伟大历史创举,来启发教育大家。在讨论中,一些革命的老干部,回顾了自己从比较幼稚到比较有经验的斗争过程;回顾了老一代革命家培养自己所花费的心血。他们深有感触地说:“为了革命的前途,培养青年干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过学习和讨论,正确的认识得到了发展。大家觉得搞领导工作,的确要政治上比较成熟,有经验,有能力。但这是从实践中来的。应该充分相信青年干部在三大革命运动中,是会逐步成长起来的。后来,经过选举,产生了一个年轻的团地委领导班子,四十三个委员,平均年龄二十三岁,最小的十六岁,大都是文化大革命以来表现突出的优秀青年。
关键在善于引导
“正确是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这是宜昌地委在培养和选拔青年干部中的又一个深刻的体会。他们觉得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待青年干部,既要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又要善于引导他们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应该允许他们犯错误,允许他们改正错误,使错误变为正确的先导。他们就是这样培养团地委副书记王保生的。
王保生今年二十五岁。他上高中的第二年,文化大革命的东风吹遍了长江两岸。一九六六年十一月三日,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第六次检阅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大军,王保生和百万红卫兵小将们一起,第一次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从北京一回到宜昌,王保生就带领同学们,步行到农村、工厂去点革命的火,带头造修正主义路线的反。但在一段时间里也犯了一些错误。后来,在党的教育下,他纠正了错误,并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到农村去插队锻炼,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特别是在深入开展批修整风运动以来,他表现很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开始酝酿选拔青年干部时,大家对他的议论比较多。绝大部分同志认为他虽然犯过错误,但认识得快,改正得快,对党和毛主席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可以选拔上来。有一些同志则持相反意见。
这种情况引起了地委的重视。他们觉得能否正确认识青年的主流和支流,能否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青年干部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缺点和错误,是关系到在青年工作中贯彻执行什么路线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提高认识,地委组织大家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毛主席关于青年问题和群众运动方面的论述。一些老干部、老工人还用自己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来启发大家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过去谁也没有搞过,一些革命几十年的同志,开始还不理解,犯了错误。小将们刚刚参加革命,学习革命,跌几跤,喝几口水,那是难免的。我们要善于引导他们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道路前进。
“丢掉错误的观点,干部就站在面前了”。大家认识提高以后,一致认为,象王保生这样的青年干部,反映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有敢想、敢说、敢干、敢闯、敢革命的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根据毛主席提出的接班人的五项条件,选拔他到领导岗位上,是能够胜任的。王保生担任团的领导工作后,为了让他在斗争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地委派他到宜都县红星公社红胜大队蹲点,并担任点上的副组长。他工作积极,群众反映较好。
实践中放手使用
宜昌地委经常教育县、社、队的基层干部,应满腔热忱地培养和帮助青年干部,敢于把重担子交给他们,使他们在斗争中迅速成长起来。
兴山县青山公社一大队地处大山区。这个大队的团支部副书记甘良道,今年十八岁。他从十六岁开始担任生产队队长职务。队委会七个领导成员,有五个是和甘良道年龄差不多的知识青年,只有副队长是个“老把式”。有些人认为这些青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开始并不信任他们。事实与此相反。就是这样一个主要由青年组成的老中青结合的领导班子,虚心听取贫下中农的意见,连续两年战胜了自然灾害,夺得了好收成,改变了生产队的落后面貌。社员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贫下中农赞扬说:“这些年轻人,思想好,干劲大,能接好革命的班。”
甘良道的成长,也是与老贫农、老干部的耐心帮助分不开的。他刚接任队长职务后,副队长王明德就从怎样抓住季节适时播种,到如何安排劳力等方面进行耐心指导。前年,秋收结束后,甘良道大抓农田基本建设,成天和社员在工地上苦干大干。这时,副队长王明德觉得冬播面积比往年大,不集中劳力就可能耽误季节。于是就主动找甘良道商量。在王明德的启发下,甘良道根据副队长既抓长远,又顾眼前的正确意见,迅速集中劳力,大抓冬播。全队五十亩小麦,只用了半个月就完成了任务,保证了冬播的季节和质量。
象甘良道这样的青年干部,在这个地区举不胜举。我们所到之处,不论是老工人,老贫农,还是老干部,老红军,都不约而同地说:“看到这些青年干部迅速成长,我们打心眼里高兴,这是党的事业兴旺的标志!”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