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阶级情谊深 工农心连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7-14
第3版()
专栏:

阶级情谊深 工农心连心
在河南省南阳县瓦店公社,人们满怀喜悦地谈论着下肢瘫痪的贫农社员马金立勤学苦练缝纫技术,热情为社员服务的先进事迹,同时,也赞不绝口地称颂北京缝纫机厂全心全意为这位贫农社员制作专用手摇缝纫机的崇高风格。
马金立今年二十五岁,是南阳县瓦店公社梁庄大队的贫农社员。九年前,他突然得了一种顽症,两条腿的肌肉逐渐萎缩,形成下肢瘫痪。九年来,他坚持读毛主席的书,决心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想:我虽然下肢残废,行动不便,但两只手还可以劳动,如果有一台适合自己操作的手摇缝纫机,能为社员们缝补衣服,使社员们腾出更多的时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也算为社会主义建设尽了一点力量。
一九七二年五月十一日,马金立从广播里听到了北京缝纫机厂革委会主任王振水同志的录音讲话,知道北京缝纫机厂在“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中,革命和生产都取得了很大成绩。第二天,他就给北京缝纫机厂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述说了自己的心愿,要求设法买台手摇缝纫机。
五月二十七日上午,两位风尘仆仆的陌生人来到梁庄大队,找到了马金立,自我介绍说:“我们是北京缝纫机厂的。”马金立一听是缝纫机厂来的,顿时惊喜交集,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两位远道来的客人,紧紧握住马金立的手,亲切地告诉他:“我们厂接到你的来信,知道你身残志不残,愿从事力所能及的缝纫劳动,为贫下中农服务。同志们都为你的这种革命精神所感动。可是不了解你瘫痪后的体型变化,厂党委特地派我们来一趟,比着你的身体设计设计。”马金立听了他们充满深厚阶级情谊的话,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这两位客人,一个叫马长顺,是厂里的老工人;一个叫陶俊岳,是厂里的技术员。第二天,他们两人就按照马金立的身材体型,把手摇缝纫机的图样设计了出来,然后指着图样一边给金立解说,一边征求意见。金立说:“我想到的你们都想到了,我没想到的你们也都想到了,就按你们设计的办吧!”
老马和老陶带着图纸回到北京后,厂里很快就开始为马金立制造专用缝纫机。在制造过程中,他们没有满足于原来的设计,而是边实践边改进,精益求精。在厂党委的领导和全厂各有关车间的积极配合下,这台专用缝纫机及其附属设备在七月一日前夕制成了。
为了把这台缝纫机迅速、稳妥地交到马金立手里,并帮助他又快又好地学会操作技术,厂党委决定派陶俊岳带着缝纫机,再次赴南阳。陶俊岳到了马金立家里,把一个包装箱子打开,马金立发现原来设计的那种四根立柱、可以升降的机架,变成现在这种箱式的平面底座了,外露的机头还能卧放在箱内。老陶一面安装,一面讲述着改变这个设计的经过:“我们上次带着设计图纸回厂后,考虑到你下肢瘫痪,体力弱,腰直起来困难,手摇缝纫机通常是放在床上使用。但是我们原来设计的那种机架,不仅操作麻烦,而且人要趴在机架台面上操作,不够安全;四根立柱放在床上,也容易把被褥磨破。为了尽量使这台缝纫机适合你操作,我们与厂实验室的同志一起,反复琢磨,修改了设计,最后制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说着,老陶又打开了另一个包装箱子,里面装的物件很象一把没有腿的椅子。老陶告诉大家:“厂党委负责同志看到制作的箱式平面底座后,又建议制作了这把既能让金立盘腿坐,又能矫正坐势的专用椅子。这把椅子的座面和靠背都钉有软垫,靠背的倾斜度能随时调整,做活做累了可躺在靠背上休息。”听了老陶的介绍,看看这台机器和附属设备,大家赞扬说:“北京缝纫机厂党委和工人同志,为贫下中农服务真是费尽心血,想的做的实在太周到了!”马金立六十多岁的母亲擦着湿润的眼睛,感动地说:“金立呀,你残废以后,一直受着集体的关照,现在北京缝纫机厂又给你运来了你日夜盼望的缝纫机。我是你娘哩,可我对你再亲,也给你办不来这些事。真是阶级情谊深,工农心连心啊!”马金立看到眼前的情景,心潮起伏:在那万恶的旧社会里,他家受尽地主恶霸的剥削和压迫,一年四季打饥荒,树皮糠菜充饥肠,一家人走投无路,骨肉离散,爷爷下湖北要饭,叔叔流落在甘肃平凉……。抚今思昔,感慨万千,他表示一定要苦练缝纫技术,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
陶俊岳十分理解马金立为革命迫切要求学习缝纫技术的心情,当天把缝纫机安装好后,他就开始帮助金立了解机件的性能、操作要领及保养维修基本知识,手把手地教金立练习缝纫。
在北京缝纫机厂工人的热情帮助和社员群众的关怀下,马金立更加勤奋地学习,技术提高很快。几个月来,他已经给社员群众缝补衣服二百多件,受到大家的欢迎。当社员们夸奖金立的手艺、感谢金立的帮助时,他总是说:“这都是由于有了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北京缝纫机厂工人同志大力支援,由于有了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啊!”
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