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在批修整风运动推动下大鼓革命干劲 河南安徽小麦获得丰收 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做好抗旱防涝两手准备,力争全年农业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7-15
第1版()
专栏:

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在批修整风运动推动下大鼓革命干劲
河南安徽小麦获得丰收
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做好抗旱防涝两手准备,力争全年农业丰收
河南
新华社郑州一九七三年七月十四日电 河南省小麦在连年增产的基础上,今年又喜获丰收。
在夏收的日子里,河南各地丰收喜讯四处频传。去年小麦一季亩产上《纲要》的新乡、温县、博爱、沁阳四个县,今年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又创新纪录。在豫西伊河、洛河川区,在淮北平原和中部地区,今年都出现了一些大面积的小麦高产田。尤其可喜的是,原来产量较低的豫东地区,今年也涌现出一批小麦一季亩产超《纲要》的大队和生产队。去年,河南省小麦平均亩产量达到三百斤以上的十五个县、市中,有十一个县、市是在黄河以北地区,这对黄河以南各县、市震动很大。他们取高产单位之经,找本单位的差距,鼓舞了抓好小麦生产的积极性。今年黄河以南地区有些县、市在去年亩产小麦二百多斤的基础上,一跃跨进了三百斤以上的行列。
今年,河南省的小麦新丰收,是在深入开展批修整风运动中取得的。从去年以来,河南省各级党组织就坚持抓好批修整风这个头等大事。他们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和举办政治夜校,积极组织广大农村干部和社员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批修整风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狠批刘少奇一类骗子的修正主义路线。通过学习和批修,使广大农村干部和社员受到了深刻的路线教育,提高了他们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为夺取今年小麦丰收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河南小麦产量占全省全年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小麦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全年的粮食产量。为此,省、地、县各级党委都把抓小麦、促全年,作为领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来抓。一九七二年河南省小麦产量是解放以来最高的一年。去秋种麦之前,各个地区和县都总结了去年的小麦增产经验,制订出一九七三年小麦增产措施。许多县、社的领导干部与基层干部、老农和技术员一起,种小麦试验田、种子田、丰产田,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以“三田”作示范,带动大田。商丘、周口、洛阳、安阳等地区还邀请偃师县岳滩大队党支部书记、农民小麦专家刘应祥到各县巡回传授小麦栽培技术,有力地鼓舞了这些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种好、管好小麦的积极性,使小麦播种质量和田间管理水平都有了提高。
立足于抗灾夺丰收,是今年河南小麦持续增产的重要经验之一。从去秋种麦开始,河南各地就注意兴修水利,扩大小麦畦田面积,努力提高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仅今年一至五月份,全省就新打机井二万三千多眼,其中已经配套一万四千多眼,还兴建了大量的排涝工程。去冬今春,河南大部分地区雨雪稀少,很多麦田出现旱象。农村广大干部和社员发扬“天大旱,人大干”的革命精神,立即动员起来抗旱浇麦,中耕保墒和追施肥料,促使麦苗茁壮生长。安阳地区的小麦从种到收没有下过一场透雨,在严重干旱面前,各级领导干部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同群众一起抗旱播种,抗旱保苗,使全区百分之七十的麦田普浇一至四遍水,终于在大旱之年夺得了小麦丰收。新乡地区的小麦在长期遭受干旱威胁时,全区下乡的一万多名各级干部,带领广大社员群众,持续不断地开展抗旱斗争,使这个地区的许多县做到了天不下雨地不旱,大旱之年大增产。地处山丘地带的洛阳地区,在抗旱斗争中,到处可以看到挖山泉,截潜流,低水高调,引水上山的人群。今年这个地区的小麦在久旱不雨的情况下仍夺得了丰收。南阳、驻马店、信阳等地区一部分麦田四月末遭受了暴雨袭击,这些地区的各级领导干部纷纷深入生产第一线,发动和带领群众以“人定胜天”的英雄气概,突击排水,抢修险工,把成灾面积缩小到最低限度,也夺得了较好收成。
在小麦丰收的鼓舞下,河南省农村广大干部和群众,力争全年丰收的革命干劲鼓得更足。他们边收小麦,边种晚秋作物,同时积极管好早秋作物。现在,全省新播的晚秋作物苗情良好,早秋粮食作物和棉花、油料、烟叶等经济作物长势喜人。全省各地在对秋收作物加强田间管理的同时,还针对今年气象特点,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做了抗旱和防涝两手准备。有些地区还安排了一定的劳力,为秋季小麦播种沤制大量农家肥料,准备大批磷肥,力争明年小麦生产更上一层楼。
安徽
新华社合肥一九七三年七月十四日电 在批修整风运动的推动下,安徽省农村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同各种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夺取了今年小麦好收成。全省小麦主要产区——淮北平原的近两千万亩小麦,产量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全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萧县朔里公社郭庄大队,在去年小麦平均亩产六百五十斤的基础上,今年九百亩小麦平均亩产又达到七百四十五斤。同时,全省各地还涌现了一批小麦亩产一季过“长江”的生产队。
小麦是安徽省夏季收获的重要作物,特别在淮北地区,小麦更占主要地位。农村各级党组织从实践中认识到,抓全年粮食生产,必须抓住小麦生产这一环。小麦生产抓好了,才能以夏促秋,夺取全年农业生产的主动权。因此,各级党组织在深入开展批修整风运动中,积极带领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造肥料,调剂良种,因地制宜地改变耕作制度,推广科学种田的先进经验,为小麦增产创造条件。宿县地区萧县最近三年来用深翻、压沙、压淤,发展井灌、修建台条田等办法,初步改造了沙荒盐碱、低洼地近七十万亩,并且兴办了一批大、中、小水利工程,建成了一批机井,初步形成一个新的排灌系统,进一步扩大了麦田的浇灌面积。今年全县九十万亩小麦总产和单产都比去年增产两成以上。
立足于抗灾夺丰收,是安徽各地领导农业生产的一个特点。安徽许多地区去年雨水偏多,秋收季节推迟,种麦时间紧迫。针对这种情况,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同群众一起,总结和推广抗灾种麦的经验,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小麦播种工作进度快,质量好。今年入春以来,许多地区阴雨连绵,气温较低,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各地抓紧时机,发动群众抢排积水,增施追肥和返青肥,大力消灭病虫害,进一步加强田间管理,促使小麦旺盛成长。
夏收期间,各地一方面集中力量抢收抢打,力争颗粒归仓;一方面组织劳力,加强大秋作物的田间管理,为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创造条件。(附图片)
山东省齐河县贾市公社曹虎大队,今年小麦获得丰收。图为社员们踊跃向国家交售新粮。
本报通讯员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