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树立唯物史观 作大自然的主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7-19
第3版()
专栏:

树立唯物史观 作大自然的主人
中共山西晋城县委副书记 申五孩
我参加县委工作以后,组织上决定让我抓农业生产。搞农业生产,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大自然面前,是当奴隶还是作主人?怎样才能当好大自然的主人?在农业生产的实践中,我通过反复学习马、列和毛主席有关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论述,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只有充分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这个真理,掌握与大自然斗争的主动权,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让大自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
从教训说起
近几年来,我们县的粮食生产有过较大的起伏。一九七○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第一次达到《纲要》。一九七一年,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五百零二斤。一九七二年遇到了特大旱灾,全县粮食平均亩产减到三百一十三斤,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大队减产,但是,却有百分之五的大队比上年增产或相对平产。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一方面,说明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自然灾害是可以战胜的,所以出现大面积减产,主要是我们在和大自然斗争中,还存在着严重问题。为了弄清问题,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教导,到晓庄大队进行调查研究。
晓庄大队和大自然的斗争,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由于大队党支部书记没有经得起资产阶级的进攻和腐蚀,犯了方向路线错误,在农业生产上,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处于当大自然奴隶的地位,粮食亩产一直在二百多斤。一九六六年到一九六九年,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推动下,晓庄大队在对待大自然的态度上,有所改变,春天担水点种,夏天担水浇苗,搞了点抗旱斗争,生产有一定发展,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局面。一九七○年冬,经过整党建党,整顿了领导班子,端正了方向路线,在新的党支部书记王翠翠同志带动下,全大队的干部和群众决心改天换地,作大自然的主人。一九七一年建成了两个万方水池,开了三十里盘山渠道,铺设了一千八百米地下水管,建成了五个高灌站,水浇地面积由原来的十一亩猛增到九百一十三亩。这一年,粮食平均亩产由原来的三百来斤,一跃达到八百零三斤。一九七二年,晓庄大队继续抓水、治土、造林,“四岭四沟一面坡”的焦渣土、石头窝,变成了层层大寨田,植树造林五万株,水浇地面积增加到一千二百亩。这一年,在特大旱灾面前,晓庄大队的干部和群众积极主动,稳扎稳打,顽强战斗,夺得了粮食平均亩产八百零八斤的好收成。
晓庄大队和大自然斗争的过程,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它告诉我们,和大自然打交道,听天由命是不行的;被动地跟着灾害跑,也不行;只有掌握与大自然斗争的主动权,争取作大自然的主人,才是唯一的出路。我们也看到,人们在由大自然的奴隶向大自然主人的转化过程中,“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是支配大自然,还是甘心受大自然支配,是当大自然的奴隶,还是作大自然的主人,这反映了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要改变我们和大自然斗争消极被动的局面,首先就要坚定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武装头脑,使干部认清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使人民群众认清自己的作用,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靠群众抓水,越抓越主动
晋城这个地方,年年有灾,影响面最大的、时间最长的是旱灾。为了从根本上战胜旱灾,从去冬以来,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大搞水利。开始,有少数生产队动作比较慢,经过了解,发现有的干部、群众存在着“上边治水、下边用水”的依赖思想。是不是群众思想落后呢?我们进一步深入调查,贫下中农向我们提出:以前搞水利,是上边出钱,下边出人,上边订计划,下边用力气,结果,水没搞出来,利也没得到;今年搞水利,可不能和过去一样。贫下中农这番话,对我们触动很大。我联想到我县多年来在水利建设上两条路线的斗争。以前,由于受刘少奇一类骗子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水利建设搞得冷冷清清,进展慢,见效少。现在,有的生产队动作慢,有依赖思想,正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问题,发动群众还不够充分。毛主席说:“群众中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战胜大自然,要靠人民群众坚持不懈的革命斗争;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要靠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政策去调动。以后,我们批判了刘少奇一类骗子鼓吹的“群众落后论”,县委常委分头深入基层,和广大群众一起搞水利,注意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群众发动起来了,局面就不同了。今年搞水利,劲头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足,速度比任何一年都快,质量比任何一年都好。经过一个冬春的努力,打深井一百二十眼,建水池、水库二百多个,改建了一批旧煤窑,利用了工业废水,同时搞了一些配套工程,加上原有基础,在大旱的条件下,全县一天可得水五十余万方,可以浇二十余万亩地,初步扭转了和大自然斗争的被动局面。
搞农业生产,天天和大自然斗争,困难是不少的。但是,正如毛主席指出的:“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过去,一讲到水,人们就习惯地把“水”和“天”联系在一起,认为天旱引起水缺,这是自然的事情。但是,经验和教训说明,等“老天爷”给水,越等越被动;靠群众抓水,越抓越主动。只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抓水,就能取得战胜旱灾的主动权。
“拉腿田”变成“带头田”
晋城和河南接壤,无霜期一般有一百六十多天。如果充分认识气候变化的规律,利用这一规律,改变耕作制度,是可以提高粮食产量,推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但是,过去我们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多年来,小麦播种面积占全县粮田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但是,小麦产量却只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十,加上复播产量,也只占百分之二十左右,成了全县的“拉腿田”。有的同志提出,根据晋城的气候特点,采取小麦加夏谷的办法,提高粮食产量。开始,我对这个办法究竟行不行,心里没有底。
一九七○年七月,我县遭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雹灾。群众为了生产自救,大种夏谷。南村公社冶底大队,在雹灾后无霜期只有八十多天的困难条件下,全大队种了两千亩夏谷,平均亩产达到四百斤。一九七一年小麦收割后,浪井大队种了五百亩复播夏谷。广大贫下中农认真研究气候变化的规律和夏谷的生长规律,根据夏谷晚(夏至种)、小(秆小穗小)、短(从种到收不过百天)的特点,采取了抢、密、管的措施。抢,就是边收麦边抢种,争取时间;密,就是由原来每亩下种二斤增加到五斤,每亩留苗由原来一万株增加到六万株;管,就是适应炎热气候,加强管理,一促到底。结果,五百亩夏谷平均亩产达到八百零六斤,其中一百一十五亩,平均亩产达到一千零一十斤。群众的实践经验,打开了我们的眼界,使我们的认识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毛主席指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广大干部、群众的实践,使我们找到了适应当地气候特点、改革耕作制度的路子。小麦喜温耐寒,生长期长,需要水分少;夏谷生长期短,喜热怕寒。小麦加夏谷,一年两作,可以充分利用晋城这个地方的气候条件。去年,我们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小麦加夏谷,搞一年两作。结果,小麦加夏谷的亩产量赶上了甚至超过了全县粮食平均亩产量,“拉腿田”成了“带头田”。
从这个事实,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这样一个道理:自然界的变化和农作物的生长,都是受其内在规律决定的,我们只有认识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逐步作到主宰大自然,搞好农业生产。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没有止境,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也没有尽头。我们要在和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提高和大自然作斗争的本领,以便更好地改造大自然,搞好农业生产,为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