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北京市地坛结核病院一批医务人员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事业 在甘肃山区安家落户热情为群众治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7-24
第3版()
专栏:

北京市地坛结核病院一批医务人员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事业
在甘肃山区安家落户热情为群众治病
新华社兰州一九七三年七月十五日电 为了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建设事业,北京市地坛结核病院四十多名医务人员于一九七○年初来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吹麻滩公社安家落户。三年多来,他们积极为少数民族人民防病治病,热情地培养少数民族的“赤脚医生”,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情赞扬。
临夏县吹麻滩公社座落在海拔两千五百多米的高寒山区,居住着回、汉、土、保安、撒拉、东乡等民族群众。为了发展当地医疗卫生工作,北京医务人员来到这里以后,建立了临夏县第二人民医院。这些医务人员努力改造世界观,自觉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和贫下中农一起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的修正主义路线,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坚定了扎根山区,为少数民族人民服务的决心。三年多来,他们在医疗工作中发扬了对人民高度负责的革命精神。为了方便群众看病,他们每天坚持二十四小时的门诊制度。中午看病的人多,他们就不休息。建院以来,他们为各族人民治病十二万七千多人次,抢救危重病人一千一百多人。有一次,柳沟公社贫农社员张顺英消化道严重出血,入院后经过初步治疗,还是吐血不止,病情十分危急,病人家属已失去了抢救的信心。但是北京来的医务人员坚决表示:“只要病人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要以百分之百的努力来抢救!”医务人员就是以这种极端负责的精神对待病人。他们给病人做了胃大部切除手术,终于使病人脱离了危险,后来恢复了健康。
这些从北京来的医务人员原来都是搞结核病专科的。为了适应农村的需要,他们中间的一部分医护人员先后到自治州、省和解放军医院,分别学习了外科、儿科、妇产科、五官科、麻醉科、新医科等方面的医疗技术。医生张淑敏,过去只会看专科,许多病不能诊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她已学会了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并且掌握了一般妇科手术技术。医生程书钧,以前是一位研究人员,没有外科临床经验。在同志们的帮助下,他虚心学习,外科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他和其他同志一起,已经成功地做了几十次大型手术。
这些医务人员还注意帮助当地培训医疗技术力量。几年来,他们为附近八个公社的卫生院培养了中医大夫。此外,还为各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培养了几十名“赤脚医生”和卫生员。
三年多来,他们跋山涉水,走遍了十三个公社,为两万六千四百多人次普查了疾病,还结合普查为群众看病九千四百多人次。(附图片)
来自北京市地坛结核病院的医生,在海拔三千多米的甘肃夏河县完尕滩为藏族社员看病。 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