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没见过的大旱,没见过的大干!”——山西省昔阳县人民抗旱斗争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7-25
第1版()
专栏:

“没见过的大旱,没见过的大干!”
——山西省昔阳县人民抗旱斗争纪实
今年春天,在昔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见过的大旱,没见过的大干!”昔阳县去年整整大旱了一年。接着又是一冬无雪,一春无雨。持续十七个月的干旱,使县内五条大河断流,水库大部干涸,百分之八十的土地因为含水量太少而难以开犁下种。但是,严重的干旱,并没有吓倒昔阳人民。他们抢时间,争速度,在四、五月份的五十天时间里,挑水二千六百多万担,适时地刨坑点种了二十二万多亩玉米、高粱和谷子。
进入六月以来,全县下了几场透雨,旱象已经解除。头场雨后,广大社员又及时地抢种了其余的十四万亩大秋粮食作物。如今,跨进昔阳县境,人们顿时就会看到一派生机蓬勃的景色。虎头山上青纱帐起,松溪河畔绿满平川。一层层的梯田,一块块的坝地,到处都是郁郁葱葱。担水点种和雨后抢种的大秋作物普遍长势良好。昔阳的群众议论说:没有那五十天的大干,就是有了这几场雨,今年也是个大灾年;有了那五十天的大干,地里有了全苗,再加上这几场雨,争取今年的丰收,就更有把握了。
看到这喜人的景象,人们很难相信这里曾发生过如此严重的灾害,也很难想象,为了在干旱的土地上种上一棵苗,昔阳全县人民经历了一场多么紧张的战斗!
千里百担一亩苗
有人问陈永贵同志:昔阳人民凭着什么创造了今年抗旱播种的奇迹?陈永贵同志指着两个肩膀说:“就是凭这个,凭昔阳人民六年学大寨练出来的好思想和硬功夫。”
今年临近春播的时候,面临着严重的干旱,有些人认为,要是再不下雨,今年是没法种上庄稼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农也在发愁:地无墒,天无雨,从来也没见过能在一尺多深的干土层里种出庄稼来。
是靠天等雨,还是靠人大干?是人定胜天,还是听天由命?这不仅是一场人与大自然的较量,也是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中共昔阳县委决心丢掉任何幻想,投入抗灾斗争。他们号召全县人民继续发扬
“天大旱,人大干”的革命精神,用担水点种的办法,保质保量地完成今年的春播任务。接着,从县委到公社党委,各级干部纷纷奔向抗旱第一线,同广大社员群众一起,拿起扁担,推上小车,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担水点种夺全苗的战斗。
当时,全县能投入田间劳动的劳力只有五万多个。然而,参加担水点种的人数最多时竟达到九万多。许多生产队里,家家户户锁上门,男女老少齐出动,能抬的抬,能提的提,都争着要把弄来的一点水送到地里。有一户社员,一家八口人,就置了八副水桶。还有的把家里盛米的缸瓮腾出来搬到地里,晚上把担来的水盛到里面,白天再担出去浇地。社员们爱水如油,连家里洗衣做饭剩下来的水也都不浪费掉。
界都公社的北界都大队,有一百多个青年民兵,在党支部领导下,组成了一支拉水突击队。他们拉着五十辆小平车,日夜兼程,到很远的地方去拉水,每天来回四趟,行程一百多里。一路上,坡陡,路窄,拐弯多,稍一松劲,就有翻车或者滑坡的危险。可是,这些青年不怕苦,不怕累,硬是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把十五万担水送到九百多亩干旱的坡地里。
李家庄公社安阳岭大队党支部委员张福祥和妇女主任张玉娥,带领九十名男女青年组成的抗旱突击队,每天清晨四时出发,赶路担水。张福祥担着一百多斤重的两桶水,始终走在社员们的前面。张玉娥带着妇女也毫不示弱,男社员一天四趟,她们也是四趟。老年人劝她们休息一两天再干,她们说:“宁可身上掉几斤膘,也不能让地里缺一棵苗。”经过四十天的奋战,这个大队终于赶在“小满”后三天,全部完成了一千零九十亩玉米的播种任务。
昔阳今年的播种,人们说是“千里百担一亩苗”。种一亩地至少要担一百担水,跑一千里路。每亩地投工比正常年景要增加六倍。“千里百担一亩苗”,这反映出人民群众战胜严重灾害的英雄气概,是一部应当载入史册的人定胜天的光辉记录。
一心靠社会主义
在紧张战斗的日子里,昔阳人民一面同天斗,同地斗,一面同刘少奇一类骗子的修正主义路线斗。千军万马抗旱,千军万马批修。革命大批判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威力;而群众抗旱斗争的实践,又是对刘少奇一类骗子的有力回击。
刘少奇一类骗子不是恶毒地诬蔑和攻击我们今天美好的社会主义制度吗?然而,昔阳人民却用新旧社会两个大旱之年的对比,粉碎了他们的无耻谰言。界都公社历史上遭受过两次严重的旱灾。年老的农民至今记忆犹新:一九二○年那次大旱,当地五千多口人中,饿死四百五十多人,外逃五百八十多人,卖儿卖女的三百七十多人。去年的旱灾比一九二○年还重,今年春季抗旱播种的斗争这样艰苦,但是使人们最放心和高兴的是,社员吃粮的水平比正常年景并没有降低。昔阳的许多社队都在用这样的对比,向干部和社员进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在旧社会有过悲惨遭遇的老贫农含着激动的泪花说:“旧社会遇到灾年,靠天,天不下雨;靠地,地里长不出庄稼;靠亲生的爹娘,养活不了自己。如今,我们靠了社会主义,靠了集体经济,靠得住,靠得牢,灾年也能过上好日子。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拚命干。”
刘少奇一类骗子不是极力鼓吹什么“群众落后论”和“天才论”吗?但是,昔阳人民今年春季抗旱播种的斗争,不仅战胜了天灾,而且也战胜了那种散布“英雄创造历史”的谬论而不承认“奴隶们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论者,战胜了一切不相信群众力量的保守思想。赵壁公社党委书记卜蝉堂讲过这样一件事情:他们那里有个女社员叫徐怀兰,四十多岁了,家里孩子又多,小的还在吃奶,家务活也很重。这样的情况,谁还会叫她去担水点种呢?可是,徐怀兰自动地搞了一副担子,一头放一个铁锅,一头放一个砂锅,一有空就要挑几担水送到地里。这位党委书记说:“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真是估不透,有了这样的群众,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界都公社?栳会大队有个叫陈喜栋的社员,腿有点残疾,行动不方便。去年冬天,他和家里人在自家的一口旱井里积了一些水。今年春播时,他看到地里缺水,就想把井里的水献给集体。大队党支部书记对他说:“你攒下这点水不容易,你自己担水又不方便,还是留下自己用吧!”陈喜栋说:“抗旱这么紧,我不能去担水,献出这点水来,也算我对集体、对抗旱的一点贡献。我吃的水愁什么?有集体的就不少了我的。”结果,大队就从他家那口旱井里打出了七十四担水,全部浇到了地里。
在昔阳,可以听到很多这样生动感人的故事。在严重的灾害面前,人们把自己的命运同集体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人们的心和社会主义贴得更紧了。正是因为有着对社会主义制度这样无比的热爱,对人民公社集体经济这样无比的信赖,人们才能够那样百折不挠地去投入这场艰巨的抗旱斗争。
干部站到第一线
昔阳县今年这场抗旱播种斗争中,出力最大、吃苦最大的是什么人?群众的普遍反映,是干部。陈永贵同志有一次笑着说:“你只要摸摸干部们的肩膀,握握干部们的手,看看干部们的脸,你就知道昔阳的干部今年是怎么当的了。”有的群众在谈到干部时,也怀着敬佩的心情说:“他们按照毛主席的教导给我们做了榜样。他们教育别人要做到的,他们自己首先做到了。”
大寨公社南垴大队一个社员赶着大车到城里去拉水,早上四点钟出发,来回三十里,一天拉三回,路上还要爬山。他把水车一拉到家,立刻就挑起一副水桶,和社员们一起担水浇地。他为什么这么苦干?人们问他,他闭口不谈自己,光说大队党支部书记李锁寿:“你看人家锁寿是咋干来!”
原来,李锁寿从四月中旬到五月底,除了到公社开过两次会以外,从早到晚都和社员们一起担水点种。去年修大寨田,他为了保护社员的安全,被塌下的土压伤了四根肋骨。今年,他又是这样苦干。社员们一天担几趟水,他担的只多不少。有一次,他白天担了一天水,晚上又跑到河滩里,同人们一起研究截潜流的问题。这一天,他两顿饭都忘了吃。后来,眼睛发黑,实在支持不住了。社员们劝他休息,他只歇了一小会,吃了一点饭,又挑起水桶走在群众的前头了。
今年在昔阳,要找一个没有担过水的干部,是很不容易的。大队的干部是这样,其他的各级干部也是这样。县委副书记赵满仓,身体有病,年纪也比较大了,工作又忙,但他仍然挤出时间到大寨和界都公社去担水。大寨公社党委书记乔素祥,患有腰椎结核病,医生劝他休息,他乐观而又诙谐地说:“天旱把结核也旱死了。”他始终坚持和社员们一起担水点种。
昔阳县的各级干部,在群众中威信很高,真可以说做到了一呼百应。干部带到哪里,群众干到哪里。这种一呼百应的号召力从何而来呢?赵壁公社的一个社员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谈得很深刻。他说:“他们不是在做官,而是在革命,他们就有了威信了。”
最可贵的是风格
在严重的干旱面前,人们不难想象,水,在昔阳是多么珍贵。然而,在这里的广大贫下中农看来,还有比水更珍贵的东西。那就是以大局为重,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的共产主义风格。
在这方面,大寨大队的贫下中农首先做出了榜样。本来,大寨的水利事业这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大寨田的保墒能力很强,一般的干旱是完全可以抗御的。可是,今年春季,地里的干土层不断增加,墒情越来越坏,给播种工作造成严重困难。怎么办?大寨党支部组织社员们讨论。有的说:“郭庄水库的水也不多了。天这样旱,水贵如油。不少大队比咱们条件还困难,咱们可不能忘了兄弟大队。咱们不用引水浇地了,得想个省水的办法,把节省下来的水让给别的大队。”有的说:“咱一个大队打粮再多也有限。要落实毛主席提出的‘广积粮’的指示,就得靠全国社社队队都增产。”最后,他们决定:挑起水桶,担水点种!
大寨社员把自己能用的水让给别人,受益的还只是周围的几个社、队;但是,大寨社员的这种高尚风格的影响,却遍及昔阳全县。
今年春天,李家庄公社南渡海大队从一座旧煤窑里抽出了水,浇了三百亩地,种下了玉米。后来,到这里担水的大队越来越多,在社员中就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有的主张不让担,有的不同意。大队党支部引导社员们讨论了一个问题:南渡海大队多打粮是为了什么?全社多打粮又是为了什么?大家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我们南渡海多打粮,我们支援兄弟大队多打粮,都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老贫农焦环小说:“我要是看着全社的玉米都长得绿生生的,咱南渡海的玉米也长得绿生生的,我心里就高兴。要是全社的地里都光秃秃的,就咱南渡海的玉米长得好,我看也不光彩。”于是,社员们一致同意,把引水灌溉改成担水点种。在煤窑旁边,一台水泵顾不上抽水,他们又专门为兄弟队安装了一台水泵。人多挤不开,拉水不方便。他们干脆开了一条水渠,把水引到公社门前大路旁的水沟里。让更多的车来拉水,让更多的人来担水。
在那紧张战斗的五十天里,全县各行各业的人们,响应县委的号召,都在全力以赴地为抗旱担水出力。有人出人,有车出车,能担的担,能拉的拉。社员们对前来支援抗旱的同志们说:“你们支援我们打了这一仗,我们深深地感谢你们。”而那些来自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却说:“我们吃饭穿衣,都是靠农业,农业上得快,各行各业也都有了大发展。你说这是谁支援了谁?”
大旱大干促大变
严峻的考验,锻炼了英雄的人民。无论是大寨还是昔阳,每发生一场大灾害,总是变成了大促进,带来了大变化、大发展,这已经成了一条规律。
今年年初,昔阳县召开的三级干部会上,陈永贵同志曾经讲过:“今年再旱怎么办?还是要大干。大干靠什么?一是领导作风的大转变;二是群众思想的大解放;三是社会主义积极性的大提高。”这次会上,中共昔阳县委提出,今年春季要打两场人民战争:一个是抗旱播种的大会战;一个是水利建设的大会战。昔阳县人民就是这样,以昂扬的斗志,在两条战线上作战,大大加快了农业建设的步伐。
大寨的干部和社员提出了一个战斗口号:一年大旱,大干;二年大旱,拚命干;三年大旱,实现水利化。昔阳县人民把大寨的战斗口号,变成了自己的行动。去年大旱了一年,他们大干了一年,完成了五百多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扩大水浇地九千三百亩。去冬旱了三个月,他们继续大干了三个月,又完成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六百多项,增加水浇地一万多亩。今春一直干旱无雨,水利建设一直继续进行,又增加水浇地一万二千多亩。
在抗旱播种的同时,一个个县办水利工程也正在紧张施工。全县八千多人的水利建设专业队,继续坚持施工。县委一位负责同志说,这八千多人现在不担水,正是为了全县二十万人将来少担水。白羊峪公社的水峪水库工地上,两千多名民工日夜轮班奋战,力争在洪水到来之前大坝合龙,让水库蓄上更多的水。在杜庄公社,杨家坡水库的大坝已经高高筑起,人们正在紧张地运土和开凿排沙底洞。四十多里长的盘山大渠工程,进展也很迅速。西寨公社境内的引漳(河)入松(溪河)工程,截潜流部分已经完工,一百米长的山洞已经打通,一座水库已经开始筑坝。
大旱促进了大干,大干压倒了大旱。人们常说,抗旱抗到天低头。现在,天下雨了,旱象解除了,地里墒情好转了,庄稼长起来了。但是,昔阳人民并没因此松一口气。他们正在抓紧雨后的有利时机,全力以赴地在玉米地里深刨追肥,在谷子地里间苗锄草。他们表示决心,一定要用象今年春天担水点种那样一股热情,那样一股干劲,再打一场夺取秋季丰收的人民战争!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