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用维吾尔族歌剧形式移植革命样板戏 新疆歌舞话剧院演出《红灯记》受到欢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7-27
第4版()
专栏:

用维吾尔族歌剧形式移植革命样板戏
新疆歌舞话剧院演出《红灯记》受到欢迎
新华社乌鲁木齐一九七三年七月二十六日电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文艺路线的指引下,新疆歌舞话剧院用维吾尔族歌剧形式,移植演出了革命样板戏《红灯记》,受到广大维吾尔、哈萨克等族人民的热烈欢迎。
移植的维吾尔族歌剧《红灯记》,是新疆歌舞话剧院文艺工作者在认真学习革命样板戏的思想和艺术成就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维吾尔族传统乐曲十二木卡姆的一些曲调,并加以创造,用维吾尔语演唱的。这一移植再创作的艺术实践,为在少数民族中普及革命样板戏和繁荣社会主义民族文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这个歌剧从去年五月以来,已先后在乌鲁木齐、伊犁、塔城等地区的城镇和农村演出七百多场,各族人民争相观看,观众达九万多人次。在少数民族人民聚居的南疆各地农村、牧区,每当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广播维吾尔族歌剧《红灯记》时,各族农牧民成群结队地围聚在广播喇叭下倾听。歌剧的一些片断,已在各族人民中广为传唱。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革命样板戏传到了新疆。广大维吾尔、哈萨克、汉、回、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的文艺工作者,为了使少数民族人民也能听得懂革命样板戏,认真学习革命样板戏的革命内容和艺术成就,积极而又严肃地利用多种多样的民族文艺形式进行移植。新疆歌舞话剧院的各族文艺工作者,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充分汲取各地移植革命样板戏的经验,采用维吾尔族传统的歌舞形式,把革命样板戏《红灯记》移植成歌剧。
新疆各族人民能歌善舞,民族传统文艺形式丰富多采。但是,过去由于受刘少奇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干扰,各民族传统文艺“推陈出新”的工作,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新疆歌舞话剧院的文艺工作者在把革命样板戏《红灯记》移植成维吾尔族歌剧时,就遇到了怎样使十二木卡姆这部民族乐曲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问题。十二木卡姆是在维吾尔族劳动人民中流传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大型乐曲,为新疆各族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这部乐曲如果不加以改造,就不可能用它来塑造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因此,新疆歌舞话剧院的文艺工作者,以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武器,深入批判“全盘继承论”和民族虚无主义等修正主义黑货,遵照毛主席关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教导,在移植过程中既努力做到敢于创造,又尽量保持民族音乐艺术的特色,较好地表现了革命样板戏《红灯记》的革命内容。新疆各族工农兵群众热情支持剧院文艺工作者的移植工作,自治区党政负责同志对移植工作进行了具体指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