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阳泉铁矿开采中的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4-21
第2版()
专栏:

  阳泉铁矿开采中的问题
要保证一九四九年阳泉公私生熟铁炉生产计划的完成,必须有××万吨铁矿原料的供给,但据盂县、平定、阳泉市九十六个铁矿村庄的调查估计,所出铁矿和要求相离甚远。因此铁矿开采上现存的问题必须加以解决。
过去片面认为铁业成品炉搞起来了,铁矿生产自然也就会带动起来,致使给铁矿窑解决困难和必要的扶助作得不够,因而引起很多已经开采的铁矿窑走向垮台。据阳泉市不完全统计,即有四十八座铁矿窑停顿下来;今年一月虽四区新增铁矿窑四座、恢复旧窑两座,三区新增七座,每日共增产铁矿五十一吨,但亦供不应求,因此经常发生公私铁炉争购铁矿现象,而公营铁炉则通过行政机构强要供给。铁货行情高时,矿主则在矿内掺假抬价,囤积不售;行情低时,私营铁炉则以劣米抵价,让开采工人受到损失。这些开采的铁矿窑,均系私人合作开办,凡参加开采的劳力工人,不分老幼、技术好坏均算一股,赔赚大家负责,每座窑普通有六、七人,最大的阳泉市太和窑有二十七人,此种合营开采的窑约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家族经营开采的(俗称父子班),为数很少,如阳泉市北阳家庄的同花树窑,父子兄弟三人开采,自采自卖。这两种经营共同的特点,均不积累资金,赚多少分多少,采用原始的生产方式。初开采时,吃自己的,各人买些绳笼炮药等简单的生产工具,碰不到矿脉(铁矿脉多系窝状,与煤层不同)同要赔本。采铁矿工人的工资很低,如阳泉市三区二十五座矿窑,平均每人每日三斤三两多米,最高者五斤十两,最低一斤二两。许多工人感到不如当煤矿工人,纷纷转业停工,该区四十五座铁矿窑至去冬停工的则有二十七座。
其次,阳泉市、盂县、平定、昔阳四千三百六十方公里的漫长矿区,没有适当的交通工具和交通线,造成了远处运费高,矿价高,近处运费低,矿价低的现象,购矿户势必争购近矿,远矿则不易出售。再由于有的购矿主开支运费不按里程计算,更不能推进采矿生产的发展。
再就是采矿时争刨,不作长期打算,这种开采方法破坏性很大。按开采习惯,矿口与矿口之间的距离,有五十步八十步百步者;而现在上章召村一个古坟矿田,矿口密如蜂窝,一人发现矿苗,别人争刨。西头岑、东峪井、北头岑、铺北四村交界矿田,四村工人争刨,经常发生纠纷。以上问题,严重影响铁矿窑开采,必须从领导上加以解决,因此,我们特提出几点意见,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要明确发展炼铁与发展铁矿开采是密不可分的,放松一面即会遭到失败。为了保证生熟铁业生产计划的完成,对铁矿生产的发展,必须加强领导。需要在市合作供销总社下试办铁矿开采供销社,统一领导解决铁矿开采中的工具供给问题,指导开采方法,通盘筹划,与熟铁炉建立互相供应关系,减少商人中间剥削,克服矿价米价时高时低的不平衡及互相操纵的现象,逐步走向生产上的互相合作。
二、由政府迅速制订矿区管理保护、惩奖与确定矿权等办法,克服无计划破坏性的开采,改进生产组织形式。首先开矿窑必须呈请政府批准(最低经区)。矿口与矿口之间的距离,确定坑五十步,井一百步,口见口三十步。由于禁山、神庙附近储藏量丰富的矿区,开采时最易引起纠纷,应有计划的采取公营或与当地群众合营开采;如群众自行开采时,除经过批准外,应详细勘查,划清界限。如发现无长期打算只图采矿,而不顾矿井建设者,应予停止。合乎上述原则开采的,根据成绩,给予奖励,鼓励大量开采,着重旧铁矿窑的恢复,再有计划有重点的帮助新辟矿窑。
三、交通建设与运输工具的改进,在开发铁矿、减低成本、增加产量、节省人力上作用巨大,尤其此地山路崎岖,应予大力解决。政府正拟修补平定县巨城至阳泉的旧有公路,阳泉三泉村至阳泉市的路,亦拟修筑,并整修若干支线。但这些路程的修补费用,除阳泉市动员民工而外,还需华北政府的补助(已请示)才能完成。
四、通过国家银行(与供销社结合更好)对铁矿开采上进行投资、贷款等扶助,十分必要。投资贷款可采用工具、食粮等实物为主,并帮助矿窑积累资金,扩大生产。中国人民银行阳泉办事处,已拟发放一千辆人推小车的贷款,并计划发放增加大车五百辆、牲口五百头的贷款,目前已帮助群众贷款买牲口六十余头。又公营铁厂试行贷款、投资、收购铁矿也是办法。(石家庄分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