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保证年年季季全面完成国家计划——记持续二十四年优质高产的马恒昌小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8-07
第3版()
专栏:

保证年年季季全面完成国家计划
——记持续二十四年优质高产的马恒昌小组
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马恒昌小组,是一九四九年建立的。二十四年来,一直保持优质高产,年年季季提前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产品合格率始终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今年上半年,这个小组又超额百分之三十四完成了国家计划。
严肃负责地对待国家计划
不了解情况的人也许以为,这个小组的技术水平一定很高吧!不,这个小组的老组员早已先后调离,现在的二十六名组员中,大多数是一九六九年以后入厂的青年工人,全组平均技术等级仅仅一点八级。或者以为,这个小组的设备一定很好吧!也不,除了一台仿型车床是新的,其余十六台都是老设备。这个小组的条件并没有什么特殊,为什么能这样持续地优质高产,保证年年季季全面完成国家计划呢?他们的经验是把完成国家计划提到路线高度,看成是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是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需要,任何时候都严肃对待,一丝不苟地保证完成。建组初期,他们在敌机轰炸下,坚守岗位,提前完成支前任务;抗美援朝时期,他们艰苦奋斗,提前完成军工任务;第一、二个五年计划时期,他们大鼓革命干劲,十年中提前两年零三个月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他们一边积极闹革命,一边抓紧搞生产。有人讽刺他们说“马恒昌小组这个时候生产还这样卖力?”他们顶住歪风,坚定地表示:我们小组是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的,毛主席指示我们“抓革命,促生产”,我们坚决照办。因此,他们坚持白天搞生产,业余闹革命,仍然月月完成任务,用实际行动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争了光。
去年六月下旬,正当全组同志齐心合力准备提前完成全月国家计划的时候,突然接到了市里布置的修江堤的任务。修完江堤,按厂里规定可以休息三天。但是六月份的计划已经拖了几天。如果休息,六月份就完不成国家计划。要完成国家计划,就不能休息。同志们想到了小组的传统,想到了自己的责任,想到了国家计划的严肃性,觉得休息可以放弃,完成国家计划的责任可不能放弃。于是,他们发扬了连续作战的作风,赶回车间,投入了更紧张的劳动,全组同志把休息的三天,变成了苦干的三天,终于胜利地完成了全月计划。
一九七一年的九月,有两个情况,使马恒昌小组完成计划碰到了极大困难。一个是由于支援省里的重点工程和到哈尔滨参加技术革新表演等等原因,组里抽得只剩下了十三个人;一个是当时生产的产品,全部是大家还不熟悉的新产品,格外费工。要完成当月的计划,就相当于过去两个月的工作量。但是,马恒昌小组是“泰山压顶不弯腰,天大困难不动摇”,大家表示,决不能把这个月的任务拖到下一个月去。全组同志焕发精神,协力同心,有时干得班次不分,昼夜不分,终于提前完成了当月任务。
坚持不懈地开展技术革新
群策群力,不断革新技术,是这个小组保证完成国家计划的一项有效措施。
自从一九四九年老组长马恒昌同志革新胎具以来,技术革新成为小组的一个优良传统,一直没有间断。二十多年共实现了七百五十六项革新项目,推广运用外单位先进经验一百零九项,仅文化大革命以来就革新成功了七十五项,有的提高工效一至六倍。
他们坚持革新的主要经验是:第一,一人提出,全组研究;一人革新,全组帮助;一人成功,全组推广。第二,坚持学习、坚持试验、坚持改进、坚持创造、坚持运用。第三,针对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自己动手,因陋就简,解决革新的问题。第四,本着小改见大效的精神,认真研究推广点滴经验。第五,重视技术学习,抓紧对新工人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
由于技术革新坚持不断,生产效率稳步提高。一九五三年,加工一个主轴需要三十二个小时,加工一个丝杠需要二十七个小时,经过先后十几次的改革,目前,两个多小时就干完一个主轴,三个多小时就干完一个丝杠。最近,他们还运用“优选法”,调整了车刀的加工角度,使加工质量一直稳定提高。
严格认真地加强班组管理
充分依靠群众,加强班组管理,是这个小组保证完成国家计划的一个重要条件。
建组初期,他们就建立起“三人技术互助”、“首件检查”、“废品分析”、“工具管理”等制度。二十多年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反复完善充实。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们又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制度作了分析:是否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是否符合党的经济政策,是否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增强革命团结,是否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不断揭露矛盾,不断改进健全。他们的体会是:
组长以身作则,认真抓。他们认为,组长能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是小组管得好不好的一个关键。马恒昌小组的历任组长,都能模范地遵守小组的制度,为群众作出表率。通过实践,他们总结出一套“三、四、四”的领导方法。每日三抓:即抓思想,开好班前班后会;抓竞赛,开展比学赶帮;抓典型,表扬好人好事。每周四查:即查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查设备保养、安全、卫生情况;查工具保管情况;查政治、技术学习情况。每旬做好四件事:即月初交形势、交任务、找关键、定措施;月中抓检查、抓进度、抓实现、抓宣传;月末总结评比、交流经验、公布成果、树立标兵。由于组长天天抓、周周查,定期召开小组管理分析会,紧紧依靠群众,使马恒昌小组的各项工作忙而不乱,卓有成效。
工人管理员认真负责,大胆管。马恒昌小组的每个工人管理员都能够认真管理,主动做思想工作,及时解决问题。工具管理员总结出“专用工具个人保管,通用工具集中保管,损坏工具及时修复,丢失工具登记查找”的方法,不仅认真管理,还主动对新工人讲授工具使用方法。核算员王均英采取从月计划着眼,狠抓周计划,从昼夜班计划入手,狠抓月进度的作法。因此,不管小组出现怎样特殊的情况,都能及时采取有力的措施,保证小组任务的完成。由于她掌握的账目清楚,数字准确,同志们都称她为“活的生产进度表”。
群众高度自觉,坚持做。一个老工人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总结出“三不将就”,即“机床有毛病不将就;准备工作不充分不将就,刀具不好使不将就”,对质量一丝不苟,成为长期不出废品的标兵。一次有个新工人,上夜班时加工丝孔,由于没有认真检查,钻头已经磨损,结果出了几个废品。和他同一台机床倒班的新工人张振奎知道后,就主动写出检查贴到小组质量公布板上,检查自己交班不细,没有告诉夜班干活前再磨一下钻头,结果造成不应有的废品。这对那个新工人和全组都有启发和教育作用。
马恒昌小组从实践中认识到:要搞好班组管理,关键是组长,骨干力量是工人管理员,基础是群众。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