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砚凹大队建成“幸福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8-09
第2版()
专栏:

砚凹大队建成“幸福渠”
石渠绕山头,清水地边流,庄稼绿油油,人人喜心头。河南省洛宁县砚凹大队的干部、群众,经过两年多艰苦奋战,以一个大队的力量凿通眉头山,建成幸福渠,把一个世代贫困的“旱圪垯”,变成了粮丰林茂的新山村。
幸福渠高悬在眉头山腰,经过了大小三十多个山梁,通过了“送命崖”等十多处险要地段,全长二十华里。配套工程全部完成后,可浇地三千五百亩。
砚凹大队仅有一百六十五户人家,二百五十多个劳力,分散居住在二十三个小山村。劳力这样少,时间这么短,怎样完成这个艰巨的工程呢?
一九七○年十一月,砚凹大队党支部书记卫武胥参加了县里召开的农业学大寨会受到极大鼓舞。回来连夜召开党支部会议,传达了会议精神,谈了自己改变砚凹面貌的决心,讲得人人精神振奋。经过和群众商量,决定把深山沟的里巴河水引上旱原。
一个大队劈山修渠,困难确实很多。但砚凹贫下中农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困难一个个踩在脚下。勘察测量是第一个难关。有人说,伏牛山上巨石坚,里巴河水在深山,山高几百米,渠长几十里,凭几个“土包子”测量,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砚凹贫下中农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一个由干部、土技术员和老贫农参加的三结合测量小组开上了崇山峻岭。这年冬天,雪大风寒,他们饥了,啃几口冷馍;渴了,喝几口泉水,经过二十多天的艰苦奋斗,终于完成了勘测任务。
砚凹贫下中农,在毛主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指引下,靠集体的力量,自己动手建设大渠。劈山开石需要大量炸药,自己制造;打眼需要大量钢钎,他们到外地买回废钢钎,架起红炉敲敲打打自己制。老铁匠戴逢臣,靠一盘红炉,两年共修复钢钎五万余根次。有人提出买一个时钟,掌握上工时间。工地炊事员蒋艮固说:“这事就交给我吧,我给你买个‘砚凹牌’的,包管你们都满意。”一会,蒋艮固捉来了一只大红公鸡。大家一看都高兴地笑了起来!
党支部书记卫武胥被压坏了腿,人在家里心在工地。当他刚能坐起来时,就要求到工地上看一看。大家把他背到工地后,他却在工地生了根。他躺着和大家一起学习,共同研究问题。大家都劝他回去治疗,他说:“等渠通了水后,我和渠水一块回村去。”
一九七○年腊月天寒地冻,工程进展到“送命崖”。这里上依悬崖绝壁,下临无底深渊。党支部在“送命崖”下办起了学习班,鼓舞大家的革命斗志。大家坚定地说:“就是一块钢壁,我们也要钻出一条渠来。”如何把绳子拴上悬崖?党支部委员、专业队队长吉迷,腰系大绳,手扒石钉,蹬着石缝,终于在悬崖绝壁上拴上了大绳。这个人兽难到的绝壁,顿时变成了锤飞钎舞的战场。经过二十多天的战斗,硬是在绝壁上凿开了几十个大炮眼,炸通了“送命崖”。
在修建幸福渠中,象吉迷这样的人何止一个,象“送命崖”这样的工程也不只一处。砚凹大队的干部群众战胜了种种困难,终于建成了幸福渠。
一九七二年九月五日,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砚凹大队的男女老少,兴高采烈地参加了幸福渠通水典礼!渠水迎着人群滚滚而来,砚凹大队的穷困面貌从此改观了。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