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古物增新谊——记中国出土文物在东京展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8-10
第5版()
专栏:日本通讯

古物增新谊
——记中国出土文物在东京展览
日本朋友为庆祝日中邦交正常化而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从六月九日到七月二十九日在东京展出,在展出期间有四十万人参观了这个展览会。在展出的最后一天,参观者多达两万六千多人,出现了日本同类展览会空前未有的盛况。这是一项有着广泛影响的中日文化交流活动。
细致的筹备工作
主办这次展览的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朝日新闻社和东京国立博物馆做了大量筹备工作。为确保展出的这些珍贵文物丝毫不受损害,主办单位特制了十二毫米厚的钢质特殊玻璃罩。它有足够的强度保证,在观众非常拥挤的情况下也不会被挤破。主办单位对参观的路线和文物的排列都做了精心安排。
五月十日,中国远洋货轮“昌都”号把展品运到了横滨码头。第二天卸货时,主办单位特地请一批富有经验的专门人员操纵起重机,把一个个箱子平稳地吊上码头。装车入库是由三十位专家负责的,他们保证每个箱子在搬运中总是保持水平状态。展品从码头运到仓库,和从仓库运到展览会场,都有警车前导和护送。当装载出土文物的卡车进入高速公路时,其他车辆一律停驶让路,使这些卡车一路通行无阻。
《朝日新闻》早在半年前就开始宣传和介绍这次展览。主办单位印制和张贴了大量宣传画,而且从三月开始向全国的大中小学发出了一万六千封关于举办这次展览的信件和宣传品。这些宣传品是在印刷工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只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印制出来的。
展览会得到了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田中首相曾对主办单位的负责人说:“这是一件大事情。政府要全力以赴地加以协助。”
悠久的文化交流
这次展出的二百三十六件文物,大部分是文化大革命以来从安徽、湖北、湖南、云南、广西、江苏、河南、陕西、河北和北京出土的。这些文物对日本观众了解从春秋、战国直到元代的中国文化很有价值,其中一些展品还反映了中日两国之间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悠久历史。
在展品中最吸引观众的是两千多年前越王勾践的宝剑、徐州东汉墓中的银缕玉衣以及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大量文物。马王堆出土文物中有许多漆器。漆器在现代中国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了,但是在日本,不论在家庭还是饭馆里,从家具到食器,还在广泛使用着。云南晋宁西汉墓中出土的“滇王之印”,同日本出土的“汉委奴国王印”,在金质、雕刻方法、字形、蛇钮等方面都非常相似。一九七一年和一九七二年从陕西乾县出土的唐代章怀太子和懿德太子墓中出土的壁画,和日本高松塚古墓中发现的同时代的侍女群壁画几乎一模一样。在展品中有唐代首都长安遗址的平面图,它表明长安城的轮廓和城内布局同日本古代都城——藤原京、平城京和平安京的设计、布局十分相似。在展品中还有一九七○年从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的日本银币,圆廓方孔,铸有“和同开珎”四个字。据郭沫若同志考证,“珎”是宝字的简化,“和同”是日本奈良朝代元明天皇年号“和铜”的省略。他判断这些银币是和铜元年(公元七○八年)铸造的。它们和中国唐代通用的货币“开元通宝”相似。在唐代,日本派到中国的使节有十四次,估计这些银币很可能是在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由日本第七次遣唐使带来中国的。它们是中日两国悠久往来历史的见证。
增进友谊的愿望
这次出土文物在东京展出,加强了日本人民要求发展日中友好和扩大文化交流的愿望。
东京大学教授、考古学家关野雄在参观后写的文章中详细地介绍了多种展品的历史背景。他对日本最初铸造的银币过了一千多年以后从中国重返故乡表示高兴。他还谈到两国在艺术等方面的互相影响。他说,看了这个展览要决心为促进日中友好而努力。
许多大、中、小学校的师生把这次展览当作学习两千多年来日中友好历史的课堂。有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参观之前,特意编写了学习提纲,印发了中国历史年表,帮助学生理解日中关系史和加深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一位十六岁的女学生说:“我看了这些中国古代文物,感到特别亲切。它使我认识到日中关系是密切的,两国人民的交往很早就开始了。”一位名叫铃木的汽车司机在参观后对他的同伴们说:“智慧的能工巧匠制造了古代文物。悠久的日中友好历史的创造者并非历史上的帝王将相和宫廷贵族,而是日中两国人民。我们应该珍视和增进这种友谊。”一位名叫内田的日本朋友说:“日中邦交恢复不久,就举办了这样的友谊盛会,实在令人感动。希望将来的日中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更加扩大。”
这个深受日本人民欢迎的中国出土文物展览,将从八月十一日到九月三十日,在京都国立博物馆再同广大日本观众见面。它将进一步为增进日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发挥积极的作用。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