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热心为边疆各族人民服务——记解放军几个边疆医疗队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8-14
第4版()
专栏:

热心为边疆各族人民服务
——记解放军几个边疆医疗队的事迹
西藏高原“帐篷医院”
近几年来,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医院先后派出二十五个巡回医疗队,深入西藏农村、牧区,为百万翻身农奴防病治病。他们到了那里,就在那里以帐篷为家,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广大翻身农奴亲切地称他们为“帐篷医院”。
这个医院的医疗队到了一个地区,总要首先挨家挨户地进行访问,送医到每一个帐篷。
去年年初,一个医疗队来到西藏自治区申扎县巡回医疗。他们顶风冒雪,爬山涉水,走访了数以千计的藏族、回族、门巴族的帐篷和农舍。有几户牧民住在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山那边。队员们不怕山高缺氧,滴水成冰,翻山前往巡诊。当地牧民深受感动,用藏袍包来一包包沙土,在冰河上铺出一条路,把队员们迎进帐篷。
比如县下秋卡区贫牧扎西旺堆,二十年前得了包囊虫病,肚子鼓得象扣了口大锅,浑身瘦得皮包骨头。医疗队赶到扎西旺堆家,在帐篷里为病人作了手术,从肚子里取出了五脸盆包囊虫,使十五年不能出帐篷的扎西旺堆重新活跃在草原上,为革命放牧。
今年四月,青海省曲麻莱县藏族妇女却忠,产后十一天胎盘不下来。她丈夫和乡亲们一起抬着病人,赶着牦牛,走了七天七夜,来到唐古拉山区的“帐篷医院”求医。检查结果,病人出现产褥热感染,败血症,血色素只有四克,生命垂危。医疗队决心克服一切困难,抢救阶级姐妹生命。他们在简陋的帐篷里成功地为这位藏族妇女社员做了子宫切除手术。以后,病人患了麻痹性肠梗阻。医务人员又及时给病人针灸、热敷减压等,使病人在短短十天之内就恢复健康出了院。
天山深处送医送药
新疆军区某部卫生队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以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深入驻地牧区,热心为哈萨克族贫下中牧防病治病,深受牧区群众的欢迎。
这个卫生队驻在天山深处,附近有两个哈萨克族牧业队。卫生队几年如一日,坚持到牧业队送医送药。贫牧出身的哈萨克族牧民阿尔旦患肝炎,卫生队班长李平均和卫生员王清银两天一次送医送药上门,连续四十多天不间断,直到阿尔旦恢复健康,重新拿起了放羊鞭。卫生队还经常翻山越岭,深入一座座毡房,摸索牧区的发病规律。他们了解到,春夏两季,牧民喝奶茶多,易患胃炎、肠炎;秋冬两季气候变化大,小孩易患肺炎,老年人易患气管炎;牧区骑马多,易患腰腿疼。针对这些易发病,他们深入牧民中收集了二十多种药方,及时进行防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百多名常年患病牧民,经他们精心治疗后,病情都明显减轻了。
为了帮助牧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卫生队十分注意培养当地民族的赤脚医生。他们在牧区党组织领导下,举办了赤脚医生和卫生员学习班。军医谢光喜开始用汉语讲课,哈萨克族赤脚医生和卫生员听不懂,他就虚心学习哈萨克族语。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努力,现在谢光喜已经基本上能用当地语言讲课了。卫生队还经常派思想业务较好的军医轮流和赤脚医生一起出诊,在医疗实践中对他们进行传帮带。现在这两个牧业队都有了自己的赤脚医生和卫生员,广大贫下中牧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有力地促进牧业生产的发展。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