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8-17
第3版()
专栏:

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
中共吉林省榆树县委书记 谢效模
作为领导干部,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出主意。主意是从实践中来的。怎样才能从实践中产生符合实际的好主意呢?我有这样的体会:对于从实践中调查得来的情况,只有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认识,把工作做好。
我刚到榆树县工作时,我们县的先进典型突出,后进队也比较突出。我想,只要抓好先进,就可以带动后进单位,加快全县农业学大寨的步伐。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县委同志到先进队去得多,表扬的多;到后进队去得少,批评的多。这样,效果是有一些,可是,仍然有一些后进队变化不快。个别先进队认为自己工作不错,也开始翘尾巴。
这种情况,给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应当怎样认识先进和后进?有的同志摆了两个队的变化情况,对我很有启发。一是光明公社小福安生产队,原来比较先进,由于背上了自满的包袱,放松了政治思想工作,变成了后进。后来,公社党委下了很大功夫,才改变了这里的后进面貌。另一个是大坡公社城南大队第三生产队,在路线教育中,他们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苦战一年,改变了落后面貌,成了全县的先进队。
联系这两个队的实际,使我认识到,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无论是先进队还是后进队,都存在着先进和落后两种因素。这两种因素又不是固定不变的。后进队,当然问题多一些,但也有先进因素,如干部和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增产潜力大等等,只要我们去做好转化工作,后进也就能变成先进。先进队,以先进因素为主,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容易骄傲自满,故步自封等等。过去,我看先进队,似乎一切都好;看后进队,就认为一切落后。结果,积极因素不能充分发挥,消极因素也不能向积极方面转化。这就影响了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开展。后来,我们从阶级斗争和路线教育入手,组织县、公社、大队三级干部到后进队蹲点,抓先进带后进,抓后进促先进,出现了一个先进更先进、后进变先进的局面。经过努力,全县有百分之八十的后进队发生了变化,先进大队和生产队增加到一百多个。这几年来,全县粮食产量跨过《纲要》。去年平均亩产仍有所提高。
“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事物总是复杂的,看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去看,要学会分析。只有对事物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比较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做好工作。
要做到有中肯的分析,必须对实际情况作周密的调查,详细地占有材料。这一点,我们在解决谷子低产问题上体会得比较深刻。
谷子是我们县的一种传统作物,历年播种量约占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因为它产量低,有一个时期,每年制定生产计划时,都有人主张少种。这样一来,粮食产量虽然增加了一些,可是带来了新问题:牲畜饲草不足,又影响社员生活的安排,也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我们本来是想把工作搞好的,为什么事与愿违呢?
“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离开了调查研究,离开了对客观事物全面的了解,是打不出什么好主意的。于是我们到群众中去进行调查。我们发现一些生产队同样是种谷子,产量却不一样。我们又查阅了资料,把历史和现状联系起来加以分析:一九五八年以前,谷子的产量和玉米、高粱相差无几。到一九六八年,玉米单产提高一倍,而谷子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谷子产量为什么不能很快提高?我们对此进行了历史的分析:过去,各种作物都是采用旧的耕作方法,现在,玉米、高粱实行了科学种田,而谷子还是旧的耕作方法。如果把谷子和玉米、高粱同样对待,它的产量也同样会提高。通过分析,我们改变了对谷子的看法,并且推广了种植谷子的先进经验,结果谷子的产量很快提高了。一九七二年,有些生产队谷子单产达到六百斤以上。这样,原来的矛盾解决了。
以前对谷子所以产生错误的认识,是缺乏调查,把过去种谷子的老办法、老印象当做分析的根据,这样必然得出错误的结论。做为一个领导干部,分析每一个问题时,必须对客观实际作周密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材料,这是分析问题的前提。调查好,才能分析好,只有充分占有材料,才能反复进行比较,去粗取精,全面地看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