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已经简化了多少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8-22
第3版()
专栏:资料

已经简化了多少字?
简化汉字的要求是使复杂繁难的汉字简易化规范化。具体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简化字体 一九五六年国务院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这个方案共有五百一十五个简化字和五十四个简化偏旁。其中第一表的二百三十个简化字,在公布以前已经由大部分报纸杂志试用过,因此《方案》列作第一批,自公布时起正式推行;第二表的简化字和附表的简化偏旁,以后分别列作第二、三、四批正式推行。
经过几年的推广实践,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综合过去四批推行的简化字,于一九六四年编印了《简化字总表》,作为简化字的规范。《总表》分三个表,第一表有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三百五十二个,第二表有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一百三十二个和简化偏旁字十四个,第三表有照第二表类推出来的简化字一千七百五十四个,共二千二百三十八字。原来的繁体字经过简化后,笔画减少将近一半,从而人们写字的效率提高将近一倍。
精简字数 汉字中存在大量异体字。它们字音、字义都相同,只是字形不同,即“同音同义异形”,一般互为异体,因此通称异体字。一九五五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会同文化部联合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规定了从印刷、打字字模中废除异体字一千零五十五个。例如,迹〔跡蹟〕、窗〔?窓窻牕牎〕,选用各组第一个字为正体字,括号内的异体字一律停止使用。
我国地名中,有不少的字难认难读难写,除作地名外,没有或者基本上没有别的用处。一九五六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以常用字代替地名难字,更改了三十多个县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用字。例如,陕西省盩厔县改周至县,汧阳县改千阳县,四川省越巂县改越西县,好读好写,盩、厔、汧、巂等字再也用不到了。
废除异体字,更换地名难字,连同《简化字总表》中采用同音代替简化方法合并的繁体字,到目前为止,在通用汉字的总量中,共精简了一千一百多字。
整理字形 我国十年前印刷用的字模,其中不少的字,不仅宋体、仿宋体、黑体和楷体彼此结构不同,甚而同一书体也有分歧,令人无所适从,对教学和使用都很不利。一九六四年,文化部会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向出版印刷单位发布《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作为刻制全副字模的规范。这个表以印刷体尽量接近手写楷体为原则,具体规定了六千一百九十六个字的写法。例如,社〔?〕、吴〔吳〕、即〔卽?〕,选用各组第一字为标准,括号内的写法一律淘汰。
据各地区、各部门的调查,群众创造的、并在社会上流行的新简体字有三四百个
(偏旁类推简化字除外),其中六七十个已经在全国范围普遍通行。例如,竞?〔赛〕、歺〔餐〕厅、鼓午〔舞〕、兰〔篮〕球、予〔预〕算,等等,已经使不少人误认为是已公布的简化字而积极采用,可见广大群众对简化汉字的要求是迫切的。
韩紫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