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自力更生的成果——记坦桑尼亚工人制造纱管清理机和花生脱壳机的经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8-22
第6版()
专栏:坦桑尼亚通讯

自力更生的成果
——记坦桑尼亚工人制造纱管清理机和花生脱壳机的经过
记者最近去过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的乌本戈工业区,访问了友谊纺织厂和乌本戈农具厂的技术员和工人。他们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发扬自力更生精神,自己设计、制造机器的动人事迹。
设计纱管清理机
在友谊纺织厂的纺纱车间,几十台纺纱机在有规律地运转着,发出有节奏的隆隆声,坦桑尼亚的男女纺织工人正在聚精会神地工作着。陪同我们的工厂生产经理指着一位正在车间里来回检查机器运转情况的年青人对我们说,这就是纱管清理机的设计者尚加里。我们走上前去向尚加里表示祝贺,他领我们来到了纺纱车间和织布车间相连结的过道里,那里堆满了织布机上卸下来的上面还缠着剩纱的纱管。有两个工人坐在一台正在运转的机器旁,把几十个这样的纱管上的纱头拧在一起,轻轻地往转动着的滚轴上一放,这几十个纱管就自动来回转动,把剩纱绕在轴上了。站在一旁的尚加里指着这台机器说,这就是他设计的纱管清理机。
尚加里接着向我们介绍他设计这台机器的经过。他说,早在去年初,他看到十几个工人每天坐在一起,双臂费劲地来回挥动着向外拉出剩纱头,劳动一天,腰酸臂疼;而且效率低,影响纱管周转,一些纺纱机和织布机因此被迫停开,大大影响了棉纱和棉布的产量。看到这种情景,他想能不能用机械化来代替手工劳动?此后,他经常深入车间,同工人一起商量。他利用业余时间搞出了几个设计方案,终于在去年五月制成一个用马达带动旋转的多角形滚轴的机器,经过试验,获得成功。现在工人们只要把拧在一起的几十个纱头往滚轴上一搭,纱头就会自动绕在轴上。清理纱管的效率提高后,从前十个劳力还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只需两个人就能完成了。纱管周转快,保证了纺纱和织布所需的纱管,也提高了棉纱和棉布的产量。
尚加里的创造精神,受到了称赞,工人们受到了鼓舞。目前,这个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搞了不少改革项目,促进了生产。今年年初,这个厂的技术员和工人把十一台经纱机改成了纬纱机,改变了厂内因纬纱机不足而影响棉布产量的状况。由于这一改革,纺纱车间今年第一季度的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一,今年上半年织布车间的产量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百万米。其他如印染、浆纱等工艺部门也有不少革新的事例。
花生脱壳机的诞生
在与友谊纺织厂相邻的乌本戈农具厂里,工人们正在忙着赶制由他们自己设计的新产品——花生脱壳机。
以前这种机器多数从南非等地进口。为了反对南非种族主义政权,支援南非人民的斗争,坦桑尼亚政府决定不再从南非进口,提出发扬自力更生精神,自己制造花生脱壳机。政府把这一任务交给了乌本戈农具厂。这个厂的工人和技术员听到这个消息后,表示决心要把这种机器制造出来。锻工车间技术员穆萨和奥马里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即动手制作。可是他们过去没有接触过这种机器,缺乏这方面的技术知识,也没有任何技术资料和图纸。为了弄清机器结构,他们把好几台进口的花生脱壳机拆开来仔细研究。他们决心设计制造出既具有进口机器的优点又适用于本国情况的机器来。
从一九七一年底开始设计,搞了六、七个方案,但都失败了,主要是筛网搞不好。因为筛网孔的形状、大小、间距和排列直接影响着花生脱粒的效果。穆萨和奥马里在困难面前并不退缩,他们和工人一起反复研究,多次试验,在去年三月底终于试制成功了圆孔状、梅花形排列的筛网。经过鉴定,这种筛网较适用于本国生产的花生,脱壳效果好。花生破损率低,而且机器构造简单,重量轻,运输方便,受到坦桑尼亚农民的普遍欢迎。去年投产后,就生产了五百多台,满足了本国的需要,为国家节约了外汇开支。
参加设计和制造脱壳机的坦桑尼亚工人和技术人员自豪地对我们说:“这是我们自力更生的成果,它不仅对我国农业生产有一定经济价值,主要还在于它的政治意义、它显示出我们坦桑尼亚工人同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作斗争的决心和力量。”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