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好指导员刘敏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8-24
第2版()
专栏:

好指导员刘敏昌
“我们连队,一百多个人,一百多颗心。指导员刘敏昌熟悉我们每个人的心。他把全连一百多颗心结成了一条心,都团结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他真是我们大家的贴心人啊!……”
这番话,是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某部三炮连的一个战士综合了全连战士的心意,再加上自己的切身感受而说的。
摸规律——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
一九七○年四月的一天,连里来了好多战士家信。团政治处的吴宝余,瞧了刘敏昌一眼,随手拿起一封信,问道:“指导员,你猜猜七班长钱宝根这封家信的内容是什么?”
刘敏昌接过信来,看了看地址,笑了一下说:“这封信是他未婚妻寄来的,大概是谈他俩的关系问题。他们有点小矛盾,现在可能解决了。”
钱宝根拆信一看,果然不错。
这是偶然的巧合吗?不是。原来,半个多月以前,刘敏昌就发现钱宝根突然表现沉闷,便来找他谈心,问他是不是在个人问题上有什么疙瘩解不开。钱宝根听了一愣,说:“你怎么知道我有个人问题呀,指导员?”
刘敏昌笑了笑,分析道:“你父亲九岁流落到上海,是几十年的老工人了,你母亲从小就在资本家纱厂当童工。他们热爱党、热爱毛主席,思想进步,不会拉你的后腿。这是头一条。第二,你父亲当工人,母亲也能劳动,生活上没有多大困难。第三,你弟弟妹妹都在上学,年龄还小,他们也不会给你出什么难题。第四,你已经入了党,当然不会是考虑组织问题。第五,你们班团结不错,完成任务也好,没有发生什么事。你是‘小熔炉’班的班长,一般的问题你自己能够解决。我想来想去,你大概是有点不大好处理的个人问题,是吧?”
钱宝根越听越入神,心想:“指导员呀,我的思想真是叫你摸透了!”便把自己的心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刘敏昌。原来,钱宝根和他的对象因为一些小事闹了别扭。刘敏昌了解了情况,就耐心地做工作。钱宝根经过反复考虑,便给女方写信,主动作了自我批评。因此,当钱宝根的未婚妻来信时,刘敏昌就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了。
刘敏昌如此熟悉战士,是由于他长期生活在战士当中,重视摸索战士思想变化的规律的结果。
生产,他卷起裤腿和战士们一起下稻田;施工,他挽起袖子和战士们一起抡大锤;训练,他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行军,他和战士们一起翻山越岭,跨涧渡河。他时时处处注意观察:为什么欢蹦乱跳的战士忽然沉默了?为什么平时不大爱说话的战士忽然暴躁起来?为什么一贯饭量大的战士忽然吃得少了?然后一个个地进行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去做工作。一天晚上,过半夜了,他在查铺中发现战士吉振东还没有入睡。他想,小吉平时睡得很香呀,今晚是怎么回事呢?第二天,他便来找小吉谈心。原来吉振东收到姐姐一封来信,说是父亲嫌他进步慢,到现在还没有入党。为这事,小吉心里压力很大。刘敏昌用党员的标准和雷锋的事迹教育他,帮助他把压力变成为动力;随后,又以党支部的名义给吉振东的父亲写了一封信,介绍小吉入伍后的进步情况,让他的父亲也放了心。
在长期与战士同呼吸、共甘苦的过程中,刘敏昌同战士们结下深厚的阶级情谊,逐渐摸熟了全连每个同志的家庭情况、社会经历、个性、特长,并且总结出来了一些最容易影响战士思想情绪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因而做思想工作也就主动有力了。他说:“农民种田,不了解庄稼生长的规律,不能丰收;工人炼钢,不掌握炼钢的规律,炼不出好钢;医生看病,不熟悉疾病发展规律,就治不好病。我们做思想工作,不摸清战士思想变化的规律,工作就没有主动权。”
耐心帮——一分为二看同志
刘敏昌做思想政治工作,既反对把战士的思想看作一成不变,也反对思想改造搞什么“雷厉风行”、
“立竿见影”。他常说:“思想工作不能一锹挖个井,一口吃个饼。只要耐心说服,讲清道理,把毛泽东思想送到每一个战士的心坎上,他们就会生气勃勃地健康成长。”
战士李皖湘有“自来红”思想,平时学习不够认真,工作热一阵,冷一阵,还和同志们闹不团结。同志们帮助他,可效果总不大好。有的就说,他是“出了窑的砖——定型了”。李皖湘听到这话,心里很反感,前进的劲头就更差了。
刘敏昌坚决反对这种定型论。他说:“我们的战士本质是好的,只要工作做到家,后进就可以变先进。”他决心用耐心的思想工作来帮助李皖湘进步。他和李皖湘谈心的时候,小李劈头就说:“指导员,我是出了窑的砖——定型了!”刘敏昌笑了笑,亲切而又严肃地说:
“思想上的毛病,要在一个早上改掉,确实难办到。但是,不改,又怎么能适应革命的需要呢?”刘敏昌早就了解到李皖湘有一段心酸的家史,便一面谈心,一面亲切地问:“小李,你知道你的名字为啥叫皖湘啊?”
一提起“皖湘”二字,就给小李很大的触动。阶级仇恨陡然涌上他的心头。解放前,他父亲被地主老财逼得走投无路,从黄水连天的淮河平原,逃到湖南的汨罗江边。千里逃荒路,处处是饥寒。天下地主一般狠,穷人受苦一条根。小李含着眼泪说:“我父亲给我取名叫皖湘,就是要我不要忘记过去的血泪仇!”
小李边说边哭,刘敏昌帮他擦干眼泪,边安慰边启发他:“小李,你仔细想想,咱们全连同志哪一个没有一部苦难家史?他们都是你的阶级兄弟啊!阶级兄弟不团结,哪有革命的胜利?‘团结起来,为了一个目标,就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咱们可千万不要忘记毛主席的教导啊!”李皖湘越听越入耳,表示要痛下决心,改正错误。
从此以后,李皖湘的工作积极起来了,学习也抓得紧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情绪不高了。
“说他是块出窑的砖嘛!……”有人又纷纷议论起来。刘敏昌呢,早就不声不响地找小李谈心去了。原来,李皖湘看到和自己一同入伍的同志进步比较快,相比之下,感到自己掉队太远,心情有些沉重。刘敏昌对这个情况作了具体分析:小李前后两次虽然同是闹情绪,但这次在消极现象中蕴藏着积极因素——要求进步的愿望比过去强烈了。现在急需的不是批评,而是积极引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他抓住李皖湘爱和人家比这一点,引导他从对比中找差距。找出了真正的差距,刘敏昌又帮助他联系思想实际,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弄清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认识到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性,使李皖湘的思想进一步开了窍。后来,李皖湘成为团、师学习毛主席哲学著作的积极分子,锻炼成光荣的共产党员。
对于缺点比较多的战士,刘敏昌总是满腔热情,满怀信心,一帮到底。对于看起来优点比较多的同志,他也不放过他们的任何一个思想问题,热情帮助他们及时克服,更好地轻装前进,而且尽量把工作做在前面。
在刘敏昌的热情帮助下,先进的同志快马加鞭,干劲更足;一时后进的同志逐渐转变过来,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爱战士——做群众的贴心人
毛主席说:“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刘敏昌正是遵照毛主席的这一教导,对战士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那样细致、那样耐心地去做思想工作的。
他坚持同战士们一起训练、施工、生产。不管多累,他都要查铺查哨,看看战士们睡了没有,门窗关了没有,被子盖好了没有,炉火灭了没有。他总觉得,哪夜不转一转,心里不踏实,不看看战士们,躺下也睡不着。他还经常嘱咐干部们,查铺的时候不要惊醒战士,一定要注意:“走路用脚尖,开门提着点,盖被手要轻,捅火慢点来。”
一个寒夜,刘敏昌冻醒了,起来一看,炉子灭了,立刻想到:“班里的炉子灭没灭呢?”他连忙穿好衣服,拿起手电,跨步出门,顶着刺骨的寒风,踏着深到膝盖的积雪,从这班转到那班,一个一个宿舍地检查着。
他来到七班,刚进屋就觉得凉嗖嗖的。用手一摸:炉子灭了。他连忙把炉火点着。不多会儿,屋子里就暖烘烘的,可煤烟也升起来了。他怕煤烟熏着战士们,又悄悄摸到门边,轻轻把门拉开一道缝,让烟飘出去。
七班长钱宝根一觉醒来,发现一个人蹲在炉旁煽火。借着炉火的光亮,他看见了刘敏昌那和蔼可亲的面庞,顿时,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指导员!”钱宝根轻轻地叫了一声。
刘敏昌转过身来,向他摇摇手,悄悄地说:“好好睡吧,好好睡吧。”说着,轻轻走到每个战士床前,给他们掖好被子,盖好大衣。眼看屋里的煤烟快要出净了,他才踮着脚走出屋子,轻轻把门关好。
当夜,钱宝根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许多往事一一涌上心头。盛夏酷暑,指导员担着凉开水送到稻田来;仲秋阴雨,指导员捧着战士的雨衣送到工地;谁病了,指导员亲自做好病号饭,端到床前;谁有了思想疙瘩,指导员立刻和他促膝谈心……尽管外边寒风呼啸,冰雪千里,屋子里却是炉火熊熊,胜过和煦的春天。
又一个严冬的夜晚。寒流袭来,大雪狂飞,气温急剧下降。这时候,五班的四名战士正在高山哨位执勤。这时候,刘敏昌也在思虑着:“这样恶劣的天气,会不会出现其它情况?那四个同志会不会冻着了呢?他们还缺少什么东西?……”他忽然想到,他们铺得比较单薄,就急忙挟起两个草垫,迈步出门。从连部到哨位足有三里多路,中间还要翻过一个山坡。刘敏昌不顾天黑路滑,风大坡陡,急急忙忙来到五班哨位。五班同志见指导员在风雪之夜送来了草垫,心情非常激动。刘敏昌问了情况,就下山回连部了。
四个人只有两个草垫,大家互相推让起来,友爱的争执相持不下。刚刚回到连部的刘敏昌也想到了这一点,马上又背起两个草垫上路了。
已是午夜时分。风,刮得更凶了。狂风卷起积雪,搅天刮地。刘敏昌凭着指北针,深一脚,浅一脚,跌跌撞撞,迎着风雪前进。
这时,新战士方维义在站岗,突然发现了刘敏昌。
“哎呀!指导员!你又……你……!”方维义走近几步,见指导员变成了一个雪人,霎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连忙接过草垫,拍打着指导员身上的雪。刘敏昌嘱咐道:“小方,天气这么坏,更要警觉点。来回走动走动,别冻坏了脚!”
刘敏昌离开他们下山的时候,方维义眼巴巴地望着指导员的背影。在弥漫的风雪里,尽管几步之外就看不清楚,但他还是在望着。刘敏昌来时的脚印已被飞雪盖没,在银白色的雪地上,又留下了他新的脚印。
刘敏昌出身于贫农之家。参加革命队伍以后,党的哺育,革命传统的熏陶,使他迅速成长为一个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他忠于党的事业,热爱并肩战斗的战友,把满腔的革命热忱都倾注在无产阶级的革命大业上。他长期积劳成疾,领导和同志们多次劝他住院治疗,他总是满不在乎地笑笑,照样地坚持工作。一九七一年四月,就在上级决定调他到后勤担任协理员的时候,他患的硬脑膜下陈旧性脑血肿病已是很严重了。颅内的血块已经有半个巴掌那么大,半个脑球被压得萎缩。医生惊叹地说:“如果没有坚强的革命意志,他早就该躺倒了!”
刘敏昌已经在连队兢兢业业地生活和战斗了整整十五个年头。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自觉做“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十五年中,他四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到表扬奖励。他是我军政治指导员的模范,广大党的基层工作人员和政工干部学习的榜样!
战友报记者 解放军报记者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