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子弟兵在她心坎上——赞张大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8-25
第3版()
专栏:

子弟兵在她心坎上
——赞张大娘
 董学文
“好妈妈疼爱咱象亲娘一样,为抗战献出了火热的心肠”。赵勇刚这句发自肺腑的赞词,可以说是对张大娘高贵品质的一个概括。
张大娘的阶级爱憎非常分明。在《鱼水情深》和《不屈不挠》两场戏中作了深刻生动的描绘。
《鱼水情深》一场中,赵勇刚率领战士顶风冒雪,来到张大娘家,见屋内灯熄无声,他“盼相见却又怕惊动大娘”。遵照毛主席“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教导,他让战士在草棚里宿营。可是,大娘并没有睡,而是在屋内挖地道。雨过,大娘出来,突然看见日盼夜想的赵勇刚,看见一个个从柴禾堆上生龙活虎般跳出来向她敬礼、问好的战士时,又惊,又喜,又感动。她紧握着赵勇刚的手说:“孩子,这几天,乡亲们端起饭碗,想着你们;夜里作梦,梦见你们;听见枪声,惦记着你们;盼哪,盼哪……可你们到了家,不进屋,就睡在这柴禾堆里,叫大娘……”这是多么沁人肺腑的语言,何等笃厚的骨肉之情!大娘既为见到亲人而喜悦,又为子弟兵睡在柴禾堆上,感到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而难过,也为战士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而感动。这里,剧本细致地表现了张大娘对党领导的人民子弟兵——八路军的阶级深情。特别是大娘和勇刚的那段对唱,情真意切地抒发了军民间“恰似那太行高入云、黄河万里长”的阶级情谊,十分感人。
张大娘对子弟兵无微不至的关怀是有深厚的阶级根源和思想基础的。她和赵勇刚是一根藤上的苦瓜,“当初小英她爹在世的时候,和你们爷儿俩一块下煤窑,一个饼子分着吃,一床破被伙着盖。眼下为了打日本鬼子,咱们更得知心换命啊!”共同的阶级仇,民族恨,把彼此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张大娘对子弟兵的无比的爱,是由于她对敌人有强烈的恨。《不屈不挠》这场戏中,张大娘面对着敌人的刺刀,“宁愿流血不投降”,决不说出粮食藏在哪儿,赵勇刚在什么地方。大娘她“辨善恶分真假”“心明眼亮”,义正辞严地痛斥日本强盗:“满嘴里‘王道乐土’,一肚子狼心狗肺”。揭穿他们的“王道”是烧、杀、抢,他们的“乐土”是杀人场。龟田凶相毕露,挥刀狂吠。张大娘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豪情满怀地唱道:“子弟兵永在我们心坎儿上,你们烧杀抢冲不散鱼水情长”。为救护村支部书记李胜,她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牺牲前她把自己的女儿小英托付给八路军、共产党,嘱咐她“永远跟着毛主席,永远跟着共产党,抗战到底,革命到底”。这些有力的描写,把张大娘的高大形象鲜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她令人敬佩,又使人感到亲切。
《平原作战》中的张大娘,是抗日堡垒村张庄英雄人民的一个代表,也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的艺术典型。剧本通过张大娘的形象,生动地告诉我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是因为有张大娘这样千千万万人民的支持,我们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赵勇刚说得好,“平川上虽说没有高山屏障,人民是打不破的铁壁铜墙”。张大娘就是这“铁壁铜墙”的柱石,我们学习的榜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