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耿耿正气满胸膛——赞李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8-25
第3版()
专栏:

耿耿正气满胸膛
——赞李胜
袁士冰
《平原作战》在着力塑造主要英雄人物赵勇刚的同时,还成功地塑造了一组英雄群象。张庄的党支部书记李胜,就是其中出色的一个。
作为对主要英雄人物的衬托,李胜的戏并不多,但却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星夜下山》一场,剧本用洗练的笔触,对李胜的英雄形象作了初步的然而是生动鲜明的勾勒。在日寇“五一大扫荡”的艰难日子里,是他,把赵勇刚及其率领的八路军送上太行;是他,动员张庄人民群众“加修地道,发展民兵游击组,壮大区小队”,坚持敌后的抗日斗争。他让高大伯以“护路”身份出面应付日寇巡逻队的情节,他同伪军班长何小顺的对白,虽只寥寥数笔,却有力地表明了他既熟悉我情,又熟悉敌情,既懂得对敌斗争的艺术,又懂得对敌斗争的政策。有这样一个地方党的基层干部把赵勇刚接下山来,我们可以想见,在平川上即将掀起的这场抗日的风暴雷霆,将是多么的威武雄壮!
《不屈不挠》这场戏,集中讴歌了抗日军民之间生死相依、血肉相联的紧密关系,因而对李胜形象的刻画,也是笔酣墨饱的,使李胜的形象更闪发出耀眼的光辉。
张庄群众为了掩护赵勇刚,舍身忘我,宁死不屈;龟田气急败坏,疯狂地对手无寸铁的群众架起了机枪: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胜毅然挺身而出。他那浑宏的声音,如从天而降的雷霆,他那雄伟的身躯,如平地而起的山峰,惊得日寇目瞪口呆,顿时收敛了嚣张的气焰。在这里,剧本淋漓尽致地向我们展示了他那为“救乡亲,保公粮”而“闯敌阵,斗群魔”,“耿耿正气满胸膛”的英雄气概。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李胜,他懂得“抗日洪流不可挡”的历史辩证法,深信毛主席领导的中国抗日战争必将取得最后胜利,所以他敢于蔑视猖獗一时、貌似强大的敌人;他“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为“换取解放红旗遍城乡”,“不惜血洒平原上”,所以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胜那满怀耿耿正气,一身铮铮硬骨,不禁使我们由衷地赞叹:英雄的堡垒村啊,你有了这样的带头人,怎么能不坚若磐石!英雄的游击队啊,你有了这样的支持者,怎么能不所向披靡!
以李胜舍身掩护子弟兵、解救众乡亲的感人情节为引带,剧本为我们铺展了一幅军民生死与共、团结战斗的壮丽画幅:李胜,昂然屹立在熊熊烈火之中;张大娘,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日寇向李胜射来的子弹;赵勇刚,率领游击队杀退日寇,救下了李胜和群众;李胜,烧伤未愈就“九匹马都拉不住”地投入了战斗……情节波澜起伏,步步深化了主题。
《平原作战》按照“三突出”的原则,通过对李胜和张庄群众的刻画,充分揭示了赵勇刚英雄形象的阶级基础,使之更加丰满。李胜的“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赵勇刚”唱段,为赵勇刚、为千万赵勇刚式的英雄人物,塑造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