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管校要抓教学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8-26
第2版()
专栏:

管校要抓教学改革
广东紫金县排楼大队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在农村,则应由工人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者——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我们多次学习这一光辉指示,受到了巨大的鼓舞,教育革命不断深入。在取得了一些成就以后,我们管委会有些成员认为,学校的领导班子新,办学方向已经解决,教学改革由学校自己去搞就行了,一度放松了对学校的管理。
在教育革命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贫下中农应当怎样继续加强学校的管理?大队党支部组织我们调查教改中的两条路线斗争:以前,排楼小学办有一个小农场,供师生参加生产劳动和实践教学用。贫管组放松领导后,学校一度出现了停课开荒,影响教学的现象。但在上级强调要抓好教学质量时,又产生“砍掉农场宰掉猪,关起门来好读书”的倾向。事实使我们认识到,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必须抓紧改革旧的教学方针和方法,把教改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我们在批修整风运动中,狠抓了对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与师生一起,按照毛主席的教育方针,认真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推动教学改革。我们的做法是:
一、经常到各个班级和各个生产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次,有个学生在作业中把“水银柱”错写成“冰根柱”。这是教师没有把字义对学生讲清楚,不注意教学生区别形态相近的字的缘故。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提出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要把解释字义和辨别字形作为重点来抓。教师接受这个意见,改进了教学方法。不但把课文中的字、词意思,反复向学生讲清楚,而且注意引导学生从书写笔划和字形结构上辨认形态相近的字。学生识字的能力迅速提高。
二、课堂教学如何结合实际?这是教师感到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先听教师讲课,提出问题。又根据课本的内容,组织贫下中农社员讲课,来启发教师。小学一年级有一节语文课叫《阶级斗争永不忘》,讲的是“爷爷七岁去讨饭,爸爸七岁去逃荒;今年我也七岁了,高高兴兴把学上。”我们发现任课教师虽然讲得很认真,但离开了本地实际,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后来,我们请贫农社员黄贯来讲这一课。黄贯来联系自己苦难的家史,讲起他父亲七岁开始给地主放牛,他七岁又因家里贫穷,父母忍痛把他卖给别人,受尽了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讲完课,他走到儿子面前激动地说:“兆球,你今年也是七岁,能幸福地坐在这里读书,可不能忘记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我们翻身的恩情啊,要永远跟着毛主席干革命!”学生听了深受感动,教师也从中受到启发。讲语文课要有鲜明的阶级观点,要联系本地区的实际,不要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三、根据生产需要改进教学。一九七○年秋天,松排生产队有八亩多水稻出现了白叶枯病。学生看到禾叶上没有虫,社员们却在施农药,感到很奇怪。本来小学四年级以上,是设有农业常识课的,为什么学生不懂得水稻白叶枯病呢?经过了解,原来按照课本编排,要到下学期才能讲到这个内容。于是,我们与教师一起讨论研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把课本内容按当地农业生产有早、晚、冬三造的实际情况,归类成三个单元,再根据早、晚、冬三造的农事活动顺序编排章节,做到当前需要什么,就教学什么,使这门课的教学,与当地农业生产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