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放牛儿童也上了学——记老贫农邹寿祜管理学校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8-26
第2版()
专栏:

放牛儿童也上了学
——记老贫农邹寿祜管理学校的事迹
近几年来,老贫农、共产党员邹寿祜,代表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他勤勤恳恳工作,为普及小学教育作出了贡献。
这里传说着他三访“牛队长”的故事。事情是这样的:
胡场公社达仁、永久两个大队联合办了小学后,大部分适龄儿童入了学。但是,还有些儿童因家庭劳力少,家长叫他们在队里放牛,没有上学,人们称他们是“放牛班”。如何使“放牛班”的儿童上学读书呢?管校代表邹寿祜和学校教师学习毛主席关于“不但要有集中的正规的小学、中学,而且要有分散的不正规的村学、读报组和识字组”的教导,决定开办夜班,让“放牛班”儿童学习文化知识。
首先在永久二队办起了夜班。可是,这个队的放牛娃一直没人来上学。学生都说,他们“队长”管得紧。“队长”?原来永久二队老贫农邹永生领着几个孩子放牛,人们风趣地称他“牛队长”。一天,邹寿祜来到牧场向“牛队长”讲了贫下中农子女学文化的重要性,要求他支持放牛娃上夜班读书。“牛队长”邹永生口里勉强答应了。可是,时间过去了两天,这个队的放牛娃,仍然没有一个来上学的。什么原因呢?邹寿祜第二次去找“牛队长”商量,原来邹永生思想上有顾虑,担心孩子们上学读书,误了放牛,影响队里的生产。针对“牛队长”这一顾虑,邹寿祜向他反复讲明了多种形式办学,既不影响生产、又能兼顾学习的好处,并和他同忆过去的苦,共谈今日甜,展望美好的未来。一番话使邹永生深受感动,他表示积极支持放牛的孩子们上夜班读书。
这天晚上,邹寿祜和夜班教师都在高高兴兴地等候着新学生到来。可是,一等再等还是不见人来。夜已很深了,心情十分焦急的邹寿祜,只得又摸黑去找“牛队长”。原来邹永生正在召集孩子们开会咧!为了让孩子们把文化知识学好,“牛队长”为他们作了精心安排:农忙时,轮流到夜班学习,白天休息时,互相补课;农闲时,大家除上夜班学习外,还要轮换到日班学习。孩子们听后,真是高兴极了。邹寿祜看到这一情景,有说不出的高兴,他便代表学校领导小组,请邹永生担任夜班校外辅导员。
第二天傍晚,“牛队长”邹永生象往常带孩子们出门放牛那样,兴致勃勃地把几个孩子带到了学校。上课前,邹永生向夜班学生讲了自己在旧社会没有文化的苦处,对孩子们进行阶级教育,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社会主义文化课。
永久二队的放牛娃全部上学了,领导上推广了这个经验。没几天,达仁、永久两个大队的放牛儿童都陆续上了夜班,并增设了三个夜班点。夜班学生天天到校,教师越教干劲越大。贫下中农称赞说:“老邹三访‘牛队长’,放牛伢们进学堂,多种形式办校好,毛主席恩情永不忘。”
湖北公安县
革委会报道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