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 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百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试制成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8-27
第1版()
专栏: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
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百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试制成功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八月二十六日讯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百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已经由北京大学、北京有线电厂和燃化部有关单位共同设计试制成功。半年多来经过三千多小时的试算运转证明,这台计算机性能稳定,质量良好,主机的解题能力、外部设备和管理、语言编译、符号汇编三套程序等主要指标,均已达到设计要求。
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是继电子管电子计算机、晶体管电子计算机之后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由于它采用了集成电路,因此,具有体积小、储存量大、计算速度快、性能稳定可靠以及耗电量少等优点。我国制成的这台百万次电子计算机,字长四十八位,内部储存器容量十三万字,加上磁带机、磁盘机、打字机、作孔机和输出、输入机等,共有九种二十二台外部设备。在试算运转过程中,操作人员曾用它计算过一个二百次方的代数方程式,结果只用十几秒钟就正确无误地运算了出来;如果用人工计算,至少需要一百个人计算一年。操作人员还在这台计算机上进行过复杂的工程设计、天气预报、处理地震资料等几十个题目的运算,也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如计算五个以上云层的天气预报,处理石油地质勘探中的人工地震偏移迭加数据等,都是中小型计算机难以完成的题目;现在用百万次大型计算机,就可以较快地运算出来。因此,这台大型计算机的试制成功,标志着我国电子计算机技术又前进了一大步。
毛主席教导说:“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台高速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的试制成功,是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指示,坚持生产、使用、科研三结合的结果,也是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大搞群众运动的丰硕成果。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北京大学和其它大学也曾经设计、试制过一些电子计算机。可是由于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干扰、破坏,教学工作脱离政治、脱离生产、脱离群众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设计不符合生产加工的要求,试制周期很长;有的虽已试制出来,但使用单位不能很好使用,长期闲置,不能发挥作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工人阶级登上了上层建筑历史舞台,北京大学和全国许多大学一样,在斗、批、改中建立了一批校办工厂,作为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基地,同时坚持开门办学的方向,实行厂校挂钩。一九六九年,当他们接受设计试制这台计算机的任务以后,便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同北京有线电厂、燃化部有关单位等组成三结合小组,密切合作,共同解决设计试制中的问题。革命师生走出校门,进行调查研究,虚心听取工人的意见,学习上海等地同类型产品的设计经验。他们经过反复比较,选定了较好的设计方案。北京有线电厂等生产单位为了支援北大教育革命,加快电子计算机的试制进度,不但提供了高质量的配件,还派出有经验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电子计算机的设计、试制。燃化部有关单位是百万次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单位,他们也参加了试制,通过生产实践,熟悉计算机的性能,培养了一批维护和使用计算机的人才。现在,这台计算机即将移交使用,为加速我国石油地质勘探作出贡献。北京大学电子系计算机专业的师生,通过设计、试制这台计算机的实践,也已编出《电子计算机原理》的新教材。
在这台电子计算机试制过程中,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呼和浩特等地有上百个工厂企业为它提供了元件、器件和设备。这台计算机的成套外部设备,以及主机上所用的固体集成电路、多层印刷板等,都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有的设备系第一次试制成功,不仅满足了这台计算机的需要,也为今后生产同类型或更大规模的电子计算机积累了经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