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主观认识要符合客观实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8-27
第3版()
专栏:

主观认识要符合客观实际
中共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委员会
毛主席指出:“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我们党的一贯的原则。近两年来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只有坚持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才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带领群众夺取革命和生产的胜利。
我们县地处萌渚岭北,境内峰峦起伏,森林资源丰富。过去,在刘少奇一伙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下,我们曾一度执行过“以木换粮”、“林粮分治”的错误方针,结果林业生产发展很慢,粮食生产也上不去,每年要调进七、八百万斤商品粮。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批判了刘少奇一伙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我们纠正了过去的错误。但是,我们一度又曾认为,江华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抓紧粮食生产,只要粮食搞上去了,林业自然就好办了。于是,我们要求林区每人建设一亩常耕地,努力实现不吃商品粮。然而事与愿违,经过一段实践,不仅粮食没有抓上去,不少地方还出现了毁林开荒现象,影响了林区经济的发展。
为什么实践结果与我们的主观愿望不一样呢?毛主席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任何客观事物都有规律性。我们的思想、理论、计划、方针,如果正确地反映了客观规律,工作就能取得胜利;相反,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我们县总面积四百五十多万亩,其中山林占百分之八十二;居住在这里的瑶、壮、汉各族人民,祖祖辈辈都是从事林业生产的,有着丰富的经验。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对木材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这种客观实际情况,决定我们林区必须坚持以林为主,全面发展。在林区相应发展粮食生产也是必要的,但必须按照林区的实际情况办事。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既不符合江华的客观实际,也不符合群众的愿望和国家的需要。
为了使主观认识更切合客观实际,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注重调查”的教导,由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领调查组,先后花了五个月的时间,深入到一些比较典型的社队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根据不同类型社队的不同情况,提出发展林业和农业的不同要求,并具体帮助他们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使“以林为主,林粮结合”的方针得到了正确的贯彻和落实。思想符合实际,工作就比较主动了。去年,全县共造林十九万多亩,比一九七一年增加百分之二十六;木材生产提前两个月完成了任务;在自然灾害严重的情况下,粮食生产仍比一九七一年增加一成,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
我们县山高坡陡,溪流弯曲狭窄,交通不便。过去外运木材全靠肩扛人拉。文化大革命中,县林业采育场的工人发扬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地架设了无动力索道和动力索道。他们的革命精神,给广大社员群众很大鼓舞。许多社队要求自力更生架设索道。但是,我们有的同志认为架设索道困难较多,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在看书学习中,我们对照马克思、列宁和毛主席的有关教导,重新研究了这个问题,认识到:认为社队不具备架设索道的条件,是落后于客观形势发展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激发了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他们为革命多生产木材的热情越来越高,这是能够架设索道的主要条件;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许多社、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具备了架设索道的财力上的条件;至于器材和技术上的某些困难,是不难解决的。因此,架设索道不仅是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且在客观上也有这种可能。毛主席说:“革命时期情况的变化是很急速的,如果革命党人的认识不能随之而急速变化,就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客观情况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主观认识也必须随着发展。如果我们的主观认识还停留在旧阶段,不研究新情况,不分析新问题,那就会重犯主观与客观相脱离的错误。我们有的同志为什么不敢支持社队架设索道呢?就是因为他们的认识没有跟上客观形势的发展,因而脱离了客观实际,脱离了群众。
于是,我们深入林区社队,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大家统一了认识,积极地支持社队架设索道。对资金富裕的社队,帮助他们自力更生购置设备,联队进行采伐,由国营采育场在技术上给予帮助;资金暂时欠缺的社队,坚持自筹部分资金购置设备,不足部分先由林业部门垫付,以后从木材价款中分期偿还;在国营索道附近采伐的社队,允许搭运木材,社队付给国营单位合理的工本费。现在,全县国营单位和社队共架设索道三十二条,长达九十七公里,大大改变了运输条件,降低了木材成本,减少了木材损耗,节约了劳动力,有效地解决了林业和农业争劳力的矛盾,促进了林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