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为革命事业后继有人——黑龙江省巴彦县康庄公社党委培养新干部曹俊琴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8-28
第3版()
专栏:

为革命事业后继有人
——黑龙江省巴彦县康庄公社党委培养新干部曹俊琴的故事
巴彦县康庄公社党委副书记曹俊琴,今年二十五岁。别看她年纪轻,担任公社领导工作可有四年多历史了。在党的关怀培养下,小曹由一个“毛丫头”,成长为一个受群众热爱的公社领导干部。这其间,有多少老干部言传身教呀!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小曹刚刚二十岁,上级党组织看到她思想好,有革命朝气,决定让她担任康庄公社革委会副主任。这个公社党的组织为公社领导班子增添新生力量而十分高兴。他们知道,培养新干部是关系到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后继有人的大问题。他们琢磨:一个青年干部,没有顽强的革命意志,是挑不起革命重担的。必须把小曹放到艰苦的环境里去磨练。小曹到公社第三天,就派她到环境比较艰苦的庆胜大队去工作。小曹凭着一股子热情,干了一阵子,碰到不少困难,有些吃不住劲了,想打退堂鼓。公社革委会主任端木庆有看到这情形,感到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是小曹成长道路上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他和小曹一起坐下来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勉励她要鼓起勇气,克服困难。小曹受到了教育,振奋了革命精神。
不久,公社新党委建立了。公社党委十分注意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怀小曹的成长。一九七一年春天,公社党委决定送小曹到地区“五·七”干校学习。这期间,小曹家里房子坏了,母亲病了。公社党委书记李凤舞听说后,心里很着急,但又想到:小曹的学习任务很重,叫她回来,会耽误她学习,影响她的进步。于是派人到小曹家慰问她的母亲,送去些药品,帮助她家解决了住房问题;同时写信鼓励小曹安心学习,抓紧思想改造。一桩桩事,一行行字,使小曹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她倍加努力学习。经过一个阶段的刻苦学习和劳动锻炼,小曹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一九七一年九月,李凤舞调任新的领导职务的时候,他把培养小曹的过程,向新任党委书记王德崇作了介绍。这两位书记都认为:纯金要经烈火炼,好钢还得高温锻。要想使小曹成为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必须把她放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去锤炼。
公社党委讨论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时,决定抓好先进的、增产潜力大的和工作薄弱的三种类型的大队。在党委会上,小曹要求到工作薄弱的永进大队去蹲点,并表示不改变后进面貌决不撤回来。王德崇看到小曹这种敢闯劲儿,心里想到:好啊,雄鹰要在暴风雨中飞翔,青年人要在艰苦斗争中成长。那么就让她到阶级斗争复杂的环境中,去经风雨见世面吧!
王德崇还很注意帮助小曹掌握政策,讲究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她的领导水平。一次,老王来到小曹蹲点的地方,小曹向他谈到第一生产队社员张树荣反映:队里砍了他家几棵树,要求公社干部给处理。这涉及到集体和社员的利益,她拿不定主意。老王说:社员在房前屋后自种的树木归社员个人所有,别人不能侵占。小曹听了豁然开朗。王德崇走后,她便找老支书和一队的干部商量解决这个问题。过几天,公社干部碰头时,老王知道了由于有的干部思想不通,问题还没有解决。他想,虽然把党的政策交给了小曹,但还没有教给她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告诉她只要把情况弄清搞准,用党的政策去武装干部和群众,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小曹受到启发,回到队里访社员问干部,深入调查研究,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那还是一九六八年,老张家和另一家社员串换住房时,双方商定房前屋后自栽的树木,同房屋一块调换。队里干部不知道,以为搬走的那家不要树了,队里又急需木材,就给砍掉了。弄清了情况,小曹便反复向大家讲解党的政策,引导大家认识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这件事不仅是某个人的几棵树问题,而是关系到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无产阶级政策的问题,一丝一毫也马虎不得。队干部提高了认识,主动向那个社员道了歉,并按实际情况赔偿了损失。为此,张树荣一家很受感动。群众称赞小曹办事牢靠,钉是钉,铆是铆。时过不久,在植树造林活动中,这个队不仅超额完成造林计划,许多社员房前屋后也都栽上了树。老王又及时帮助小曹总结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工作经验。小曹深有感触地说:“搞好调查研究,掌握政策,这对一个农村公社领导干部可太重要了!”
曹俊琴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经过公社党委的培养,进步很快,今年四月被提拔为公社党委副书记。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