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满腔热忱培养新干部——中共海阳县委老干部帮助新干部茁壮成长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9-10
第2版()
专栏:

  满腔热忱培养新干部
——中共海阳县委老干部帮助新干部茁壮成长记事
山东省海阳县地处胶东半岛南部,是举世闻名的“地雷战”的故乡。最近,我们访问了这个当年的“战斗模范县”。县委中老干部满腔热情培养新干部,新干部虚心向老干部学习,迅速增长才干,形势十分喜人。
我们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需要培养千百万接班人。海阳县委十分重视这项百年大计,大胆提拔,热情帮助年轻的新干部。
新干部孙京明,原是县委机关的一般干部。担任县委副书记后,许多过去的老上级变成了自己的下级,他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如何团结老干部一道工作。有一次,县委常委的同志在烟台参加批林整风会,只有一个老干部在家主持工作。一天,县委书记孙昭伦要孙京明给县里打电话,了解一下生产情况。孙京明刚出去,孙昭伦又把他叫住了,提醒说:“你应该先问候同志们。我们都在这里学习,家里的工作重,同志们辛苦了。”孙京明听了这番话,琢磨了很久。打这以后,孙京明处处注意尊重和自己一道工作的同志,积极维护县委一班人的团结。
县委副书记、老干部鹿道平,经常提醒孙京明:地位变了,可不能脱离群众。孙京明有一次和群众谈心,不大耐心,和他一起工作过的一般干部于初义对他说:“你现在学着发火了,这样就容易离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事情就办不好。”孙京明觉得意见非常中肯。他感到只有置身于群众中,经常听取不同的意见,才能眼明耳灵,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
海阳县委认为:新干部不是陪衬,应当给他们压担子,到斗争第一线去经受锻炼,这样,他们才能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新干部黄惠亭被选为常委后,一直在机关工作。老干部们感到,这样不利于锻炼他。于是就把他放到有四十一个大队、三万五千人口的凤城公社担任党委书记。下去以后,县委经常考察他的工作。今年三月抗旱,孙昭伦和鹿道平到凤城公社去,看到这里男女老少齐上阵,声势很大,当即表扬黄惠亭把群众发动得很好;但同时给他指出,天气还冷,有些女社员站在凉水里,身体受不了。引导他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老干部斗争历史长,有丰富的经验。他们以身作则,为新干部作出榜样,帮助新干部提高政策水平,改进工作方法。
一次,县委开会,研究对一个干部的处理问题,出现两种意见。新干部孙京明,眼睛看着县委书记,心里想:是“班长”表态的时候了。可是县委书记却要求大家回去学习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有关文件,下次再讨论。事后,孙京明问县委书记:“你一表态,事情就解决了,为什么不表态呢?”县委书记说:“对于这样的事情,要持慎重态度。有了争论,我忙于表态,是把大家强扭在一起,不利于统一思想。让大家学习、思考,既可以统一思想认识,慎重处理问题,又可以提高我们自己的政策水平。”这种做法,使新干部深受教益。
五十多岁的县委副书记鹿道平,来海阳县后不久,便背着行李,下乡调查研究,了解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情况。有一次鹿道平到小纪公社去。小纪公社准备将一片树林毁掉造田,老鹿到实地调查了一番后,对公社干部讲,要正确处理农林之间的关系,这里每人平均两亩地,应该集中力量种好;这片树林,靠近河岸,附近又有村庄,应该保护。从而说服了公社干部,保存了那片树林。老干部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按毛主席指示办事的精神,对新干部启发很大。
海阳县委中的新干部,在老干部的帮助下,敢想敢干,朝气蓬勃,勇挑革命重担,成为县委中一支积极的、富有生气的力量。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