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支持办好干校 巩固轮训成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9-20
第3版()
专栏:

  支持办好干校 巩固轮训成果
中共天津大沽化工厂委员会
自从区五·七干校创建以来,我们遵照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和“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的教导,积极输送干部到干校去学习、锻炼。现在全厂已有一半以上的科级领导干部参加过轮训。通过轮训,提高了干部的路线觉悟,推动了批林整风运动,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建设,促进了生产。我们从实践中尝到了送干部上五·七干校的甜头,衷心赞颂五·七干校就是好!
开始,我们对送干部上干校并不是很自觉的。有些同志觉得厂里工作这样忙,怕抽干部去轮训影响生产。我们在党委会上,学习了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和有关教导;又分析了一批来厂的下放干部的情况,看到他们经过在五·七干校锻炼,去掉了官气,改变了“三脱离”的状况,能上能下,能联系群众,深受群众欢迎。通过学习和比较,我们深刻认识到,送不送干部上干校,决不是小事情,而是执行不执行毛主席的干部教育路线,重视不重视培养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大问题。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诱骗干部“三脱离”,使一些干部犯了错误,这个教训必须认真记取。党委下决心抓好这项工作,制订了轮训干部的计划。
我们首先加强了思想教育工作。起初有的干部认识模糊,认为去干校是“当劳动力”;有的认为上干校脱离了工厂的实践,不如到车间班组去劳动。党委就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指示和有关教导;批判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在干部教育方面推行修正主义路线,毒害干部的罪行;和大家一起分析上五·七干校和下车间劳动的不同;宣传五·七干校的优越性,请进过干校的同志给大家讲收获、体会。党委负责同志还分别找将要去干校的同志谈心,参加轮训的干部都高高兴兴地到干校去。每批轮训都由党委委员带队,入学前向学员们提出严格要求,鼓励他们安心在干校学习和锻炼。在他们到干校以后,党委认真听取他们的汇报,检查他们学习、锻炼的情况。党委领导成员经常到干校探望学员,厂里还派文艺宣传队和电影队到干校进行慰问演出。学员们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学习、锻炼热情。他们切实感到,在五·七干校可以更好地学到革命理论;脱离领导地位,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参加劳动,对锻炼革命意志,转变思想作风是非常有利的。学员们对干校产生了很深的感情。现在厂里的情况是:去过干校的干部爱干校,想干校;没去过的争先恐后要去干校。五·七干校已经成了人们向往的地方。
每期轮训结束,干部回厂后,我们都注意抓紧巩固轮训成果的工作。我们认识到,加强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这是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长期性所决定的,决不能把干部参加一次轮训就当成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同时,要促进机关革命化,也必须让五·七干校培育的革命精神,在全厂开花结果。因此,每期学员回厂,党委都及时组织他们向全厂汇报成绩,畅谈体会;并且给他们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这些同志回厂后都积极参加批林整风运动,担负了学习辅导任务,他们以身作则,刻苦攻读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推动了全厂的学习。卫生科长尹寿山回厂后,主动要求担任学习辅导员。他还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医务人员学习。这样自觉地组织起来的学习小组越来越多。
几年来,党委多次召开轮训回厂干部座谈会,交流巩固学习成果的经验。发现典型,大力推广。如制品车间党支部书记王伦兴参加轮训回厂后,参加劳动的自觉性大大提高。他在劳动中和群众打成一片,群众有话便于讲,反映问题快,解决问题及时。他说:汗水不仅能洗刷唯心精神,也能换来领导工作的主动权。他常到活最累、问题最多的班组去参加劳动。他到带锯组参加劳动后,深感那里的工人劳动强度大,就想办法组织大家对这个工序的设备和工具进行了革新。工人群众都称赞他是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好书记。我们发现王伦兴同志的事迹后,就及时在全厂推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批林整风运动的不断深入,广大干部路线觉悟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不断改进,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使我厂的生产不但没有因为抽调干部去轮训而受到影响,相反地,从一九七一年到现在,连续大幅度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事实证明,强调工作忙、离不开而不愿输送干部上五·七干校,以及担心抽调干部上干校就必然耽误生产和工作的想法,都是错误的。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带领干部走五·七道路,输送干部上五·七干校,是党委抓上层建筑、抓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论是从当前着眼,还是从长远打算,都非抓紧不可。现在,党的十大又向我们发出了“办好五·七干校,支持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的战斗号召。我们一定要更好地组织干部到五·七干校去,更加积极地支持办好五·七干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