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前进——安徽萧县三年大变的基本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9-21
第2版()
专栏:

  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前进
——安徽萧县三年大变的基本经验
淮北有个萧县,过去多灾低产,是一个后进县。一九七○年以来,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艰苦奋战三年,变成了安徽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县。
萧县三年大变的基本经验,就是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抓好批林整风,向干部和群众进行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不断解决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个根本问题,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推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
    战斗的历程
萧县县委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教育,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比较自觉,由一般号召到扎扎实实的过程。
一九七○年以前,由于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党的基本路线没有很好落实,农业学大寨运动开展不起来。一九七○年,萧县在省、地委关怀和直接领导下,通过“一打三反”运动和整党建党,批判了修正主义路线,打击了阶级敌人,进一步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为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打下了基础。但是,当时学大寨学得好的社队是少数;多数社队没有真正地从根本上学起来;还有一部分社、队根本不学,甚至还有人反对学大寨。全县革命和生产前进的步子不大。
新县委成立以后,首先从分析全县阶级斗争形势入手,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当时,如何估计农村的阶级斗争形势,县委主要抓什么?在认识上是不完全一致的。分歧的实质,是要不要继续解决方向道路问题,是就生产抓生产,还是以无产阶级政治统帅生产。县委书记、郭庄大队党支部书记郭宏杰同志认为,靠一两次政治运动,要解决一个县的阶级斗争问题是不可能的,特别是思想领域的阶级斗争,更是长期的。根据郭庄多年实践的经验,要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推动农业学大寨运动深入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批判资本主义倾向。他坚决主张在“一打三反”运动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在农村深入进行以落实党的基本路线、“九大”团结胜利路线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为主要内容的路线教育。在他的带动下,县委领导成员深入基层,对农村阶级斗争的现状作了调查。大量的事实使县委认识到: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阶级敌人的破坏,少数干部的不正之风,加上某些农民的自发倾向,汇成了一股资本主义势力,正在和无产阶级争夺农村这个阵地,成为农业学大寨运动的主要障碍。同时,他们认真研究和总结了郭庄大队几年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狠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推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基本经验。通过学习、调查、总结,比较好地解决了少数县委领导成员思想上存在的“一打三反搞过了,该集中力量抓一抓生产了,不必再搞阶级斗争了”的糊涂认识,统一了县委领导成员的思想。
从一九七一年春天开始,萧县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教育。县委在这方面舍得花力气,舍得下功夫。根据“面上的工作要先抓好三分之一”的原则,作出全面规划,组织强大力量,首先从后进社队开始,分期分批,一个队一个队地去解决问题。
在工作进行当中,有些同志曾经把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教育同批林整风割裂开来,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的修正主义路线时,不去解决农村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实际问题。经过反复学习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指示,以及多次的辩论,取得了一致的看法。县委认为,批林整风本身就是一次深刻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教育,一次生动的社会主义教育。在批林整风中,要善于联系农村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只要严格分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就可以有力地打击敌人,团结群众,教育群众,批判资本主义倾向,调动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他们始终坚持首先批林,充分利用林彪反党集团这个反面教员,揭发、批判林彪一伙的罪行和他们推行的修正主义路线,向干部、群众进行路线斗争教育;同时,紧密联系本地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的主要障碍,通过新旧社会对比、两条道路对比、两条路线对比、先进和后进对比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提高群众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他们坚定地依靠广大群众,不是只靠少数人冷冷清清地去搞。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充分发挥青年、民兵、妇女、贫协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并注意发现和培养一批骨干分子,通过他们去带动群众。
在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教育中,他们密切注意认真执行党的政策,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犯错误的干部,包括那些犯了严重错误的干部,按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在他们有了觉悟的前提下,绝大多数都重新安排了工作,保持了基层干部的相对稳定。对部分农民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坚持正面教育,不搞人人过关。
    丰硕的成果
萧县在批林整风运动中,已经分三批在三百二十八个大队有计划有领导地进行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教育,占全县大队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同时,在面上也按照统一的部署,狠抓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这对于推动农业学大寨运动起了很大作用。
在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教育中,广大群众和干部懂得了抓阶级斗争的必要性,也学会了怎样抓阶级斗争。现在,大多数社队都注意掌握阶级斗争的新特点、新动向,经常抓,主动抓。对于本村本队的阶级敌人,广大群众眼睛盯着,心里想着,发现有阶级敌人破坏,就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进行批判斗争。随着干部、群众阶级斗争自觉性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阵地更加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各项任务进一步落实到基层。
通过批林整风进行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教育,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有些地方历次政治运动没有挖出来的阶级敌人,这次挖出来了;多少年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这次解决了。在县委的领导下,马场大队广泛发动群众,大摆大揭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多次重大事件,顺藤摸瓜,越揭越深,终于把篡夺了大队领导权的一小撮潜藏的反革命分子揪了出来,使马场大队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九七一年粮食亩产过千斤,一九七二年又猛增到一千五百二十斤。
在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教育中,社会主义正气上升,资本主义邪气下降。萧县的经验说明,对于部分农民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要靠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通过说服教育,也是能够解决的。过去有些同志用强制的办法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抓好路线教育以后很快得到了解决。他们普遍运用本地的实际材料进行分析对比,使群众越来越深刻地懂得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道理。在提高社会主义觉悟的基础上,一些有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人,自觉地认识错误,积极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使集体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些原来资本主义倾向严重的大队迅速改变了面貌。芦屯大队打击了煽动资本主义歪风邪气的阶级敌人,批判了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端正了方向,集中精力学大寨、赶郭庄。一九七二年粮食亩产六百六十五斤,比一九七一年增长近一倍。
在批林整风中进行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教育,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提高了,党的政策得到了更好的落实,这样,就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发展生产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过去解决不了的,现在解决了,过去办不到的,现在办到了。白土公社高庄大队,地处倒流河沿岸,自然条件很好。只要在河上建一个闸,就可以引河水灌溉,变水害为水利。过去由于思想未解放,一想到闸,就感到困难重重。经过路线教育,大破了懦夫懒汉世界观。他们出动了二百人,大年初二上阵,一口气干了八个月,建成了拦河大闸,自流灌溉一千多亩,使全队粮食亩产由原来的三百斤一下子猛增到六百多斤。
三年来,全县六十二万亩盐碱地,已有百分之六十改造成了良田;一百零一万亩低洼易涝田,百分之七十已经大大减轻了灾害威胁。全县已建设成五十万亩旱涝保收和高产稳产田,改变了过去那种“春旱夏涝加秋干,洼地淹,岗地旱,盐碱泡沙苗不见”的面貌,扭转了过去“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无灾也低产”的状况。
三年来,全县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一九七二年,粮食总产达到六亿零四百万斤,亩产五百四十二斤,分别比一九六九年增长了百分之六十六和百分之八十五。棉花、油料和林、牧、副、渔也有很大发展。
三年来,改变了过去年年吃统销粮的局面。一九六九年前的十七年间,全县购销相抵,平均每年吃回销粮二千一百万斤。近三年来,购销相抵平均每年净向国家提供商品粮二千五百多万斤。绝大多数社队都有了储备粮。三年向国家出售商品棉三千四百万斤。
人民赢得了斗争的胜利,斗争锻炼了全县人民。广大干部、群众革命和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向阶级敌人斗,向资本主义倾向斗,已成为自觉行动。爱国家、爱集体、一心为公的新风尚大大发扬。“向前想,向前看,向前闯,向前干”已成为多数人的思想主流。全县上下一股劲,干群一条心,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继续胜利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